第245部分(第1/4 頁)
除了這些“洋專家”以外,還有黨組織從各地蒐羅來的奇人異士,比如陽城豫晉遊擊支隊修械所的韓忠武等人甚至還用手工摳出過幾枝手提衝鋒槍來。這水平若放在解放後,估計也是傳說中“八級工”的水平了。
這些情況鄭衛國是知道的,周參謀長卻有些不服氣,說:“規模可能比咱們兵工廠大點兒,設計能力和工藝水平只怕有所不如吧!程副司令可能不知道,咱們兵工廠可是有德國技師的!”
程政委不以為忤,笑道:“不信是吧,參謀長要不要試試八路軍造的這些武器?”
周參謀長說:“好啊,剛好兵工廠送了一批樣品到裝備部,要不拿來比試一下?咱們可說好了,要是程副司令帶來的樣品沒咱們自制的好,您可得請吃飯。”
程政委笑道:“行,要是我們自己兵工廠生產的東西更好,輸了我也高興。”(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章 設計
射擊場上,馮軍長端起一條步槍瞄準了百米開外一個空酒瓶。呯,幾乎在槍聲響起的同時對面的酒瓶也應聲碎裂。
“打得好,馮軍長好槍法!”大家都鼓起掌來。
馮軍長裂嘴一笑,擺手說:“運氣,運氣,當然這槍也不錯。”說著一拉槍栓又連開了四槍,打中了三個酒瓶。只有一個沒有正中目標,但彈頭也從酒瓶旁邊擦過,將其從木樁上掃落在地。
這枝步槍是晉察冀兵工廠製造的,名為五四式步槍。在結合各種七九口徑步槍優點的同時,又引入了俄式武器可靠性強的理念。看起來雖然有些粗獷,但在四百米以內的精度很高,效能跟鞏縣、金陵等兵工廠生產的中正式步槍相比也毫不遜色。
當時樣槍造好之後,恰逢八路軍朱總司令前往兵工廠視察。工人們為了表達對老總的敬仰,就提議把這種新造步槍命名為朱d式步槍。朱老總覺得不合適,說受之有愧不肯答應。最後有人打了圓場,說朱老總不是剛過了五十四歲生日嗎,就叫五四式吧,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這也算是鄭鬍子帶來的一點兒蝴蝶效應吧。本來歷史上晉察冀根據地的兵工廠建設較晚,抗戰時期規模也比較小,跟著名的黃崖洞兵工廠沒法比。但在這個時空裡,鄭鬍子夥同八路和傅作義將軍瓜分了閻老西兒的太原兵工廠。晉察冀離太原最近,得到的好處也是最多。好一點的機器幾乎都搬過去了。
由於擁有大量機械和原太原兵工廠的工人,晉察冀兵工廠規模和產能都很大。到目前為止這種五四式步槍已經生產了數萬枝,若非受制於原料,還能造得更多。並且透過戰場檢驗和工藝上的不斷調整,效能也是越來越好。
等馮軍長打完,鄭衛國接過看了看,又用手指輕輕觸控了一下槍管,讚許道:“嗯,確實不錯!那第二枝步槍誰來演示?”程政委忙道:“這槍我熟,就讓我來吧!”說著拿起第二枝步槍壓上五發子彈。呯、呯、呯。連開三槍。非常乾淨利落,連下三城。待殺得性起,突然大吼一聲殺,將槍身一甩。一柄三菱刺刀嗖的一聲便亮了出來。
周參謀長眼睛一亮。笑道:“這個設計不錯。白刃戰能夠節省不少時間。”
這枝步槍是129師兵工廠生產的八一式馬步槍,口徑採用的是毛瑟七九式,但技術上吸收了不少日式步槍的特點。比如槍身修長。類似於三八大蓋;刺刀類似於日製四四步騎槍,平時摺疊收於槍管之下,戰鬥時按住鍵鈕一甩而出,非常便捷;瞄準具也採用了日式機步槍的照門,可以使用概瞄的方式射擊,同時還吸收了捷克步槍準星的優點,在精確瞄準時還可以修正風偏。僅機械瞄準器具而言,幾乎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故彭老總稱其為“天下第一準星”。
若按原來的歷史軌跡,八一式馬步槍還要等到39年才能研發成功。開始沒有名字,長短又介於馬槍和步槍之間,所以叫做無名式馬步槍。直到40年8月1拿到延安展覽,深受與會者好評,才被定名為八一式馬步槍。
但現在八路的軍工實力翻了數倍,在沒有技術障礙的情況下提前搞出來也不足為奇。巧合的是這在個時空裡儘管提前了兩年,但還是被命名為八一式,冥冥中似乎有所關聯。
聽周參謀長讚賞不已,程政委略顯得意,將刺刀收起又連開兩槍,孰料這回竟是一槍不中,甚至連酒瓶兒的邊都沒擦著。“咦?不應該啊!”程政委感覺有些奇怪,又重新裝上五發子彈,可還是沒能打中。
眾人也感到奇怪,都圍了上來,但研究了一會兒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鄭衛國說:“讓我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