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歐陽鏗確實生氣,可也不能為這是責怪母親.也無法發作慈寧宮的奴才,眼前只有一個晏九不是慈寧宮的人,當然只能怪到他頭上,這時聽母親發了脾氣,也不便再發作,只得轉頭對呆站在一旁的幾個太醫道:“你們還在那裡發什麼呆,趕緊去救蔡大人。”
這幾個太醫各有擅長,這時一起湧上去,圍著蔡霖問診。
歐陽鏗是從坤寧宮聞訊趕來的,皇后自然不能坐視不理,也隨後而至。看到太后與皇帝都神色不善,似是發生了爭執,皇后便上前低聲詢問。
皇帝站在蔡霖身旁不遠處,臉色鐵青,一聲不吭。太后坐在稍遠處,急促地喘息著,面色煞白,也不理會她。皇后便輕聲問金嬤嬤,那個嬤嬤滿臉不忿,壓低了嗓子,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
皇后邊聽邊點頭,接著先去勸解太后,然後又來安慰皇帝,“蔡大人吉人天相,一定不會有事的。”
這話其實特別空.歐陽鏗擔憂之餘卻覺得比較順耳,臉色也緩和了一些,對她點了點頭。
那幾個太醫折騰半晌,才有品級最好的一位老太醫過來向皇帝稟報,“蔡太人並無大礙,只是身體太過虛弱.又受了風寒,這才支援不住,現在需要臥床靜養,在飲食上注意調理,再按方子服藥.就會好起來的。”
歐陽鏗鄭重地問:“有性命之憂嗎?”
老太醫猶豫了一下,“照目前的情形.只要調養得法,於性奮是無礙的,就是不能再有別的什麼意外。”
“好,朕明白了。”歐陽鏗面色霽,“晏九,找人把你主子抬回乾安宮。你這回可要仔細了,再有差池,朕就要你的腦袋。”
“是。”晏九答應著,趕緊奔出去找人。
他雖然品級高,卻連慈寧宮最低等的奴才也不敢使喚,這當然是尊重的意思,可太后卻勃然大怒,“怎麼著?這是怕哀家的人謀害蔡大人是吧?”
“母后多心了。
44
蔡霖的惜況一直很不哿,太醫們束手無革,又查不出更多的病因,只得用千年老參熬湯,硬給他灌下去,托住他的元氣,以保性命。
歐陽鏗的臉色越來越壞,厲聲斥責太醫院濫竽充數,庸醫害人,嚇得幾位太醫面如土色,讓太監趕緊把所有不當值的太醫全都叫來,共同商議救治之法。
歐陽鏗坐在床邊,握住蔡霖冰冷的手,沉著臉聽太醫院醫正稟報脈案。他也知道這些太醫都盡心竭力在診治,可心裡憂急,難免遷怒於人。
直到了子時初刻,蔡霖的情況才漸漸好轉,呼吸不再斷斷續續,手足也幔慢回溫,煞白的臉上似乎有了一點生氣。守在乾安宮的大群太醫全部鬆了口氣,很肯定地向皇帝稟報,“蔡大人已無大礙.只需徐徐調養,即可恢復。”
歐陽鏗點了點頭,態度也溫和多了,“你們都辛苦了,留下兩人值守,其他人就回去歇息吧。”
乾安宮很快安靜下末,劉福和晏九照規矩請皇帝在偏殿安寢,不要與蔡霖同床而眠,可歐陽鏗卻擺了擺手,仍如往常一樣與蔡霖同宿。
這一夜,歐陽鏗數次醒來,查探身邊人的情形,見他睡得安穩,病情沒有惡化,這才重新入眠。雖然睡得少,但他仍在凌晨起身,照常去上早朝,只是臨行之前特別吩咐,蔡霖的情況如有變化,必須立刻去稟報。
今日的早朝似乎與過去沒什麼不同,三公九卿各部太臣依次上奏,君臣共商軍國大事。歐陽鏗專心傾聽臣子們的奏報,遊刃有餘地平衡著各派勢力發生的爭執,很快便將事情處理完畢。
西北蝗災終於過去,但受災地域十分廣闊.境外蠻族屢次犯邊,戰事頻頻,幸而江南今秋大熟,稅銀與糧食都已足額送到京城,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
歐陽鏗對親自押送大批錢糧進京的江州知州大加褒獎,對江南各府官員都予以嘉勉,那江州知州是個人精.跪下磕謝皇恩後,十分誠懇地說:“微臣久沐皇恩,理應為皇上分憂,今雖有寸尺之功,卻全仗太子殿下親臨江州督促,微臣不敢居功。”
歐陽鏗笑了笑.“太子去江南主要是熟悉地方政務,學習為主,督促為輔。愛卿功在社稷,自當嘉獎,不必推辭。”
那知州得皇帝親口表彰,忍不住面上放光,又謙遜了幾句,這才退回去。太子一系的官員都面露笑客,頗感喜悅。
馬上有宮員出班啟奏,“皇上,安王殿下在西北賑災安民,並親冒矢石,上城禦敵,前日安王殿下積勞成疾,臥床不起。此時蝗蟲巳過,西北稍定,賑災錢糧已發放到災民手中.當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