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十分鐘寫一條essay。
這天測的是俄國史,題目是「為什麼沙皇政權能度過1905年的革命,卻無法度過1917年的二月革命?」
本來對於林春而言,俄國的事怎樣都沒所謂,不過現實是 : 在香港的現行舊教育制度與舊課程之下,他有必要熟知俄國的事情,不然考試時就答不了題,答不了題就考不到A,考不到A就升不了大學。所以他作為一個香港人,亦要熟知俄國過去的歷史 : 沙皇政權有多垃圾、尼古拉二世這優柔寡斷的白痴君主居然讓一個不學無術的魔僧專政十年、俄國內部明明一團糟但還要淌一戰這次混水,真是泥菩薩過江 ; 然後國內的布林什維克黨、孟雪維克黨又是怎分裂,社會革命黨的人在1906年就暗殺了三千個高官……
這些史料他都得背。諷刺的是,他連香港社民連、公民黨等黨的黨員在做什麼,也搞不清,只是記得那社民連「三傑」在立法會上如何鬧事、向主席擲香蕉。大概香港學生就是這麼畸型,自己生活的世界發生什麼時還懵然不知,但對於遙遠的俄國、歐洲、東南亞等地方的歷史,卻背得滾瓜爛熟,如數家珍,只為得到一個好分數。
所以老師經常批評學生只懂學習,但沒有營生技能又不關心新聞,繼我說,要讓學生關心新聞,就應該將「新聞」列為一科,給他立一個「新聞科」,一件事只有與分數、前途掛勾,學生才會關心。就連平時做一份功課,學生也會先去想 :「份功課計唔計分嫁(注一)? 唔計分的話,求其(注二)做都得啦。」
政府還不是白吃飯的,林春想,果不其然香港推出了「通識科」,差不多就是「新聞科」的性質,常考學生的時事。但由於考時事,意味著課程十分多變而且不穩,到頭來做得像只牛一樣的,又是那名不經傳的全職教師,出名的依然是學生救星「補習天王」。結果,要學生關心時事的是老師,而罵通識科、罵教育罵得最厲害的,不又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