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4 頁)
或者陳心會成為剪影中那隻小鳥,徐徐飛入溫容的黑影中。
其實我雜七雜八的聽了很多蕭邦的作品才寫完下部。不知道下部會否多少帶有蕭邦作品中淡然的哀傷、膠著的戲劇性、悲劇的暗示……
夢一場 : 《春秋》《大志》
好多時我們會罵人 : 發你的春秋大夢! 這句話我用來歸結這兩部長篇——《春秋》、《大志》。寫《大志》時遇到瓶頸,我去翻看前作《春秋》,不免會心一笑。
那些我曾以為自己會一生記得的畫面,已變得像莫內筆下的風景畫,尚有輪廓,用色變得淡了,像漸漸融為一體。有些橋段我看了,想笑,但有更多,令我發自內心地說 :「原來我有經過那些事嗎? 不記得了。」
嗯,不記得了。
《春秋》是一場夢,一場唯美的夢,所以這篇文尚有點耽美文的影子。文中有過林春的羞怯、有過陳秋的調戲,有過李旭的耍寶,有過王秀明的苦澀,有過戴志的胡鬧。所有人各安其份,站在最適合他們的位置。他們站在青春舞臺上,誇張地演繹一切,令讀者看完之後會心微笑、勾起你們對學生時代的一點懷念,那這種舞臺劇就是盡了本份。
《大志》是夢醒之後。我不敢說此篇完全脫離我那少不更事的幻想,但在這篇文中,有更多我對於現實的疑問與質疑 : 人無法忠於愛人 ; 愛情是由人創作出來的 ; 人能夠跟無感情的人發生關係 ; 同志始終未能出櫃 ; 城市人沒有自我 ; 我這一代人所面對的身份焦慮——一代人普遍的迷失,沒有夢想沒有未來沒有根。
關於《大志》的結尾,我想過很多個版本,說出來,不要笑我喔 :
一 : 戴志在T市公園的長椅等陳心,陳心來到,兩人深深擁抱對方——否決! 因為後期陳心的過去太沉重,無法這樣溫馨地結局,再者這一招也太濫了。
二 : 戴志在電話裡跟陳心分手,黎明時份一個人看海沉思——否決! 因為這樣太韓式苦情風格(令我想起《天國的XX》男主角在女主角因眼癌'?'而死後,莫名其妙在海灘彈三角琴的情節),再者無端白事深夜看海,不合戴志性格(連我也沒有這樣的詩情畫意)。另外始終想讓二人HE,所以就排除了分手結局。
三 : (接續本文末戴志跟陳心講電話的情節)戴志在陳心樓下等陳心,陳心下去接他,兩人相擁,在靈肉合一的性愛中結局——否決! 原因是性愛結局這一橋段在《春秋》已經用過,而且戴志跟陳心的關係搞得這麼爛,真的沒什麼可能這麼快和好(他倆的問題其實很複雜,已經不是圍繞肉體上的背叛,而是出於兩人各自揹負的心理創傷)。
因此,最後的結局成了這樣,他們始終未見面。我不知道大家能否接受這結局。我寫得朦朦朧朧,就是不想好似其他BL小說般,用一句「我們重新開始」來抹去過往一切事情,這太不現實了。我想,就算他們想重新開始,也不會突兀地說出來,所以我……就那樣寫了。從最終回,我其實交代了陳心真正渴望的東西、他對過去的想法、他人格逐漸步向完整……關於陳心的所有遺憾,我算是草草交代一次了,只是對自己的筆力沒有信心,怕因為我寫得太差而讓大家無法感受這一點。
你們能否讀到我所包藏入文章中的意思,一點都不重要。《大志》這部小說不屬於我自己一人。它是一個開放給大家的文字,你們各自有不同解讀,我非常歡迎。實際上,如果這篇小說能引起不同人的解讀,才算是寫得成功。比如說,我硬是去寫肉文,你們看完之後只有一個印象 : 嗯,小攻就腹黑啊深情啊慾望很多啊,小受就很慘啊很忠犬啊。我覺得那樣的話,意思不大,人物的形象顯得扁平。
哈哈,我還是要送自己一句 : 發你的春秋大夢啦! 我哪有這等功力呢。我只能夠用心去想、儘量去寫,效果如何,我真的控制不了。只是我畢竟有試過去做這種事,就這樣而已。
在下一部作品——《死貓》,再跟大家見面。
(4/1/2013; 21:49; 寒冷)
(FIN)
=========
作家的話:
在此想感謝一直以來追看或看過《大志》的人。
有前陣子給我送了禮物、也曾為我評文的翎思君,
有曾看過《大志》及為我評文的小雪君、冥泠君,
還有多次鼓勵我的露沾衣君、與我同讀C大的Temporary君,
當然還有不良貓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