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頁)
木棉花又稱英雄花,花期不長,活得轟轟烈烈,死亦震人心魄。一如她記憶中的雲川,豔若朝霞,傾盡了繁華。
同年冬天,慕容軒帶著子女前往迦南寺祈福,賜給皇子每人一枚九連環,卻無人能夠解開。最後慕容玖手起刀落,一劍將其斬為兩半。
慕容軒將數百僧人處死,以為這樣就可以嚴守秘密,卻沒想到這些話被站在經幡後的端靜皇后聽到。皇后護其愛女,私密傳信於自己的兄長和父親,希望能借助孃家的力量帶著年幼的慕容澤和慕容玖回洛陽。
密信落在了慕容軒手裡,後宮干政,本就是死罪,更何況王家當時已權傾朝野。為防止後戚把持朝政,端靜皇后被處死,王家也在不久後覆滅了滿門。
童年的紙鳶飛翔在千里外的天空上,柳樹下的鞦韆搖碎了舊日的時光。那些過往漸漸模糊,日子不斷的往前移,就像慕容玖一樣。幷州,她再也回不去了。
十一歲,她還是耍不出姑姑的槍法,在父皇面前練習時不小心掉落了銀槍,她的父皇就命十幾個侍衛跟她比試。在她最後一槍將唯一剩下的侍衛封喉,終於學會了紫薇槍法時,身上已經滿布劍痕。
那天,下了很大的雨,她躺在地上筋疲力竭的大哭。周遭瀰漫著血腥,分不清哪些是她的,哪些是死去的侍衛的。
十二歲,其他的皇妹漸漸長大,到了學習舞蹈的年齡,宮裡請來了舞娘。慕容玖偷偷站在屏風後,看著優美動人的舞姿豔羨不已。她被一個舞娘發現,那舞娘憐愛長公主乖巧,好心教她跳舞。
最後,她的父皇當著她的面將那舞娘杖責致死,小小的慕容玖,看著滿地的鮮血終於找到了答案。從那之後,繡花,跳舞,諸如此類的東西,她連碰都不敢再碰一下。
等到十三歲的時候,當朝的太傅已經教不了她,慕容玖終於成了父皇希望的那個樣子。指點江山,揮斥方遒,談笑間即可覆滅千軍萬馬。
她是慕容家一柄尚未出鞘的劍,註定此生要氣勢沖霄,劍試天下。
十四歲,北朝揮師三十萬駐紮在宣國以北,宣國危難之時派使者前來結盟。武將主戰,文官
力和。慕容軒陷入兩難,有人給慕容軒出了主意,借新科會考來堵言官們的悠悠之口。
每年的新科狀元都是由皇帝欽點,但是那一年,慕容軒卻是宣見了當時的翰林院掌院學士徐清暉,在聽到徐清暉舉薦一名叫做“王暮容”的學生時,慕容軒放聲大笑。
徐清暉還以為觸怒了皇帝,連忙將那學生的文章分析了一遍,言其條理清晰,字字珠璣。當慕容玖站在他的面前時,他才恍然,慕容玖的生母姓王,王,慕容。
朝堂之上,言官們長篇大論,左古旁今,無非是說北縉師出手機,必遭天下非議。慕容玖站在她父皇的身邊,只說了十六個字——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
宣國地勢易守難攻,又與北縉毗鄰,若是落進了北朝囊中,定會遺禍無窮。宣國正是仗著這點才敢派人來找北縉結盟。而慕容玖卻說,同樣的結盟書,父皇這裡有,北朝皇帝的龍案上定然也有一份。
爭論的最終,言官們被她駁斥得啞口無言,北縉決定出兵。
遠在幷州的大將慕連恆被宣回帝京,跟他一起回來的還有他的兒子,慕雲川。
他終是實現了他的諾言,她回不去,他就來帝京找她。卻沒有想到,自來到帝京,他也永遠的回不去了。
四年不見,思念卻與日俱增。他們進京的那天,慕容玖迎在了城門口,在皇帝和群臣的面前,全然不顧男女之嫌,緊緊地擁抱著慕雲川,哭得開心,笑得爽朗。
也在那一天,慕容軒看到了四年來女兒難得的一次笑臉,不由對慕雲川多看了幾眼,心裡卻是隱隱的結了個疙瘩。
北縉假意答應宣國結盟,二十萬大軍駐紮在邊界抵擋北朝。於此同時,又一隊大軍趁機攻入了宣國的都城。等到宣國和北朝反應過來,為時已晚。
十四歲的慕容玖,對於人命還沒有多少深刻的概念。於她而言,奪取宣國只是一個結果,至於過程如何,只存在於她的一言一行間。
是她的父皇教會她做大事者不能心慈手軟,所以她下令訣了宣國的水道,數萬宣國將士喪生,大水沖垮城牆,淹死了半個城的百姓。
那場大戰,北縉幾乎沒有耗費一兵一卒,戰事贏得漂亮,堪稱兵法上的典範,史書上的楷模。
當慕容玖第一次站在宣國的土地上,所有的意氣風發,雄心壯志瞬間湮滅了蹤影。在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