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一時間,蕭後覺得好像所有思維都凝固住了,停止了思想,腦海裡一片空白,可是這是多麼的舒適啊!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這種乾淨透明的時刻?
第四章 母儀天下 第二十二節 啟民入朝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正月,啟民可汗入隋朝拜,一進入大殿,只覺得滿眼金碧輝煌,刺得眼睛都花了,定了定神,方看清楚坐在大殿當中的隋帝,著“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的九章冕服,後面兩名官衣宮女交叉舉著彩扇,下面左右兩排分別站著文官武將,服裝統一,配飾炫亮。啟民看罷,心中十分羨慕,對皇上說:“大隋的服飾威儀而大氣,請求聖上容許我小朝也能沿襲大隋的服飾制度。”
皇上說:“你們以遊牧為主,生活習俗皆不同於中原,沿襲中原風俗不妥,還是用你們自己的傳統服裝好。”啟民聽了,還想再請求,又想在這朝堂之上這樣做有頂撞皇上之嫌,只得先罷了。
第二天,啟民帶上自己的跟隨的官員,以上表表明自己的誠意,希望皇上能讓他們從中原官服。皇上十分高興,但仍不同意。後來對牛弘、何稠等人說:“現在我大隋服飾制度的完備,使突厥首領要移風易俗改變服飾效我大隋,是你們的功勞啊。”因此賜給了他們很多東西。
轉眼既是正月十五上元佳節,皇上特許宮中宮女除值守的以外都可以出宮隨意遊玩,天明之前回宮即可。蕭後另賜宮女零碎銀錢以便她們隨意購物。皇上又安排虞世基陪啟民可汗暢遊上元節。
虞世基帶了幾名隨從陪啟民一行人來到端門街,有玩兒雜技的場子,左右五千步,有吹笛簫奏琴絃等的樂人上萬人,聲音數十里之外都能聽見。街上兩邊酒肆的屋簷房宇整齊規劃如一,從門口過就能看見裡面的盛設幃帳華美精緻。各種商戶裡面的貨物琳琅滿目,甚至賣菜的都是用龍鬚草席陳設菜,沿街的樹都纏著紅綢綵帶。路上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都是華服美飾。
啟民走一路,心裡驚歎一路,走到一家酒肆面前,虞世基對啟民說:“現在還不是最好玩兒的時候,我們先進去吃點飯,天黑了再出來,那才是最熱鬧的時候。”走到門口,一曲具有異域風格的鼓聲傳了出來。走了進去,在最顯眼的地方,一個罩著面紗的波斯舞女正踏著鼓點跳舞,眉眼、項頸、腰肢、手腕兒同時彈動,靈活的像一條受驚的蛇。這家酒肆在東都是數一數二的,來往的都是達官貴人,虞世基一進去立刻有幾個同僚向他問好致意,邀請他們與他等同桌進食。虞世基一面笑著回禮,一面謝絕了,帶著啟民等人找了幾個連在一起的空座坐下。店主人親自上前伺候,先擺上了幾樣小菜,又拿出了選單請列位大人點菜。虞世基請啟民先點,啟民不好意思的說:“還是虞大人點吧!我對中原的菜品不熟悉。”
虞世基笑道:“哦!瞧我,是我錯了。”說著,扭頭向店主人點菜:“來一個金齏玉膾、熊白啖、鏤金龍鳳蟹、輞川小樣……。”聽的啟民等人云裡霧裡。
店主人又問:“大人們用什麼酒?”
虞世基說:“先來四壺竹葉酒,燙四壺燒春酒,一罈乾和葡萄酒。”
完畢後,店主人說:“眾大人請稍等片刻,小的這就下去準備。”大家說著話,酒菜已陸續擺上。虞世基把菜一樣一樣介紹給啟民聽,原來金齏玉膾就是鱸魚膾,熊白啖是烹熊鹿肉,鏤金龍鳳蟹是醉蟹,輞川小樣是輞川地區幾個特色小菜的拼盤。……啟民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
酒足飯飽後,虞世基、啟民一行人出了酒肆,外面已經天黑,街上越發的熱鬧起來,華燈齊上,人潮湧動,和白天另是一番景象。啟民等人緊跟著虞世基,生怕走散了找不到回去的路。前面似乎是一家富戶,門口的彩燈格外明亮,花式也比別處繁多,彩燈下寫著幾個大字——以武會友,周圍擠滿了人。虞世基見啟民感興趣,便拉著啟民擠了進去,裡面拉開一處空場,只見一人在裡面蹴鞠(踢一種布球)。那鞠就像是粘在那人身上似地,不管怎麼舞動,那鞠總不落下。突然鞠離開了那人拋在空中,周圍人為那人捏了一把汗,以為他要出醜了,誰知那人不慌不忙的朝上一躍,亮出腳尖踢在那鞠上,那鞠便穩穩當當的落在後面放鞠的架子上。周圍一片喝彩,掌聲長久不衰。
虞世基、啟民等人好不容易擠了出來,向前走,不遠處和剛才那家門口情況相似,只是牌子上寫的是以文會友。這是虞世基擅長的,本想去湊湊熱鬧,又想啟民等人對這肯定不感興趣,只好罷了。啟民感概的對虞世基說:“不到中原來,如何知道天底下的繁華可以到這個地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