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頁)
還是要等到今年的賽事完成之後才能決定了,畢竟要看到時候讓石磊轉方程式,他是不是能很快的適應,如果不能很快適應,想立刻轉方程式也沒可能。畢竟方程式不比房車,地盤更低,轉向更靈活,車身配置也不同,光是後邊的定風翼,就能讓很多車手習慣上很長時間。雖然有些房車賽也是有定風翼的,但是那跟方程式的定風翼完全不是一回事。
定風翼這種東西最早是出現在60年代,那時候基本上全都是給F1地賽車用的。因為一般時速在200以下的車,根本就用不著定風翼這種東西。而在60年代以前,房車裡幾乎還不太能找得到超過200時速的車,所以定風翼這種東西也根本用不上。
可是F1不同,它的賽車雖然說起來是高速地汽車,但是在機械概念上卻更接近於噴射式地飛機。眾所周知,飛機之所以能夠騰空,翅膀不是決定性的因素,真正決定飛機是否能騰空地,往往就是速度。就像是火箭,速度夠快,沒有翅膀照樣飛。早期的F在沒有定風翼的時候,而速度又發展的很快,出現過幾次賽車騰空飛起的鏡頭。從那時候起,就有很多人開始研究如何防止F的賽車飛起來的學問了。於是乎就出現了專門為F1賽車設計出來的前後兩個定風翼。
定風翼的作用在於給車輛提供強大地下壓力,使得賽車能夠貼在地面上行走,而不至於飛起來。提高抓地力的同時,也保障了賽車的安全,並且為轉彎提供更大的轉彎力。簡單打個比方。一般的房車,在沒有定風翼的情況下,大概能夠產生一個重力單位也就是一個G的轉彎力,但是裝配了F1地定風翼的賽車,能夠產生4個G的轉彎力,其轉向能力跟普通房車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而到了再往後,隨著房車的極速也是越來越高。在一些高階別的房車賽之中,也開始出現房車在尾部加上了定風翼。但是幾乎任何房車賽都有規定,定風翼的高度不能超過車頂,而看看F1的賽車,定風翼直接就是整車最高的地方,它們所能提供的下壓力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地。
現在幾乎所有的方程式賽車都有定風翼了,這屬於空氣動力學的兩大要素之一。空氣動力學主要就是兩點,一個是減少空氣阻力,第二個就是產生足夠的下壓力。這兩點是相互矛盾的,也是成反比的,於是乎空氣動力學在F1身上的研究就主要是如何將二者達到最優的平衡的問題。這裡頭牽涉到太多地東西,包括不同的賽道都會採用不同的定風翼的角度,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了。
一個開慣了房車的人,陡然換成有定風翼的方程式賽車,百分百會產生不習慣的。即便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房車,車尾上也加上了類似於定風翼的東西,很多人基本都稱呼其為定風翼。但是實際上,它地學名叫做擾流板,效果和功能跟後定風翼類似,但是程度卻大相徑庭。而它們的工作原理也不完全一致,定風翼是產生下壓力,而擾流板是減低車速較快的時候產生的上升力,效果是差不多的,都是為了讓車輛的後輪更好的抓地,但是細微的差別直接導致了這是兩種不同地裝置而並非完全一致。
所以說,像是石磊現在開慣了房車的人。讓他陡然去駕駛有定風翼的車輛,特別方程式的那種前後都有的定風翼,地確是很難習慣地,從不少的地方都要改變其駕駛習慣。當然,有些車手很快也能適應過來,因人而異。這倒不是說誰笨誰聰明地問題,而是一個接受度的問題,聰明人也有無法從房車轉成方程式的。這很正常。當然也不光是這些,方程式賽車和房車在駕駛上還有很多其他的不同,包括動力供給、檔位、以及方向盤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從單純的房車賽事的車手轉成一個方程式的車手,這絕對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的,而不是說想轉立刻就能轉。即便都是汽車。也有很多不同的東西。
不過石磊對於這些是不知道的,他目前來說只是老老實實的按照法蘭克和小豬制定的訓練計劃老老實實的訓練就行了。參加比賽,也多數是聽他們的安排。
今兒聽說有三天的假可以放,並且詢問之後得知這三天不限制他幹什麼,於是乎這小子的心思就活泛了起來,抄起王茜留給他的那輛野馬的鑰匙,就出去野去了。
小豬看到石磊出門了,而且手裡晃悠著那把野馬車的鑰匙,什麼都沒說,只是默默的看著他出門。他心裡其實有些想法,石磊現在好像已經離不開汽車了,即便是讓他放鬆,他想到的也只是開著車出去野,而不是幹些別的更適合休息的事情。對於這樣的石磊,其實小豬和法蘭克等人都是樂見其成的,一個車手,又或者是任何一個職業的人,如果他想要在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