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3/4 頁)
然帶來一人,百旬攸的叔伯,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我對此人沒印象,不過有人總比沒人好,國為對漢進的官制無心背記,當下便命旬攸命其叔件官,旬攸道:“舉才不為親,大哥應該怎麼讓我替為賜官!”
暈!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可是黨的教育方針,這個旬攸到是實在的很,當下翻開竹簡,指著一個官職道:“這個侍郎將如何?哎呀!公達,你也知道我只熟悉波絲官制,你就不要瞪眼睛了,不行的話,那就當大司馬,這樣可好!”
旬攸搖搖頭,對其叔苦笑一下道:“此兩職皆皇帝可封之職,我叔伯擅理糧錢,就暫封他為行軍司馬,日後立功再加以行賞!”
我連連點頭,對旬石單道:“叔父,你可滿意?”
旬彧起身道:“殿下不可稱我為叔父,叫我文若既可!”
“與我公達乃結義……”
“殿下!”旬石單打斷我道:“禮不可廢也!”
苦笑中……
旬攸安排其叔住處,後轉於我帳中唉了一口氣,我苦笑道:“可是叔父對我不滿?”
旬攸看看我真言道:“世人皆習孔孟者多,我大漢也未嘗不是,大哥平日不讀詩書,專攻淫技!我這叔伯結交天交,有識之士皆素識,我見大哥為人才所苦,千般相請,叔伯才不辭千里而至!大哥不考其才,視我親戚,擅自封賜,我叔伯豈是貪益之人?令回帳下甚惱之!”
我暈,這個你能願我嗎?我出生的社會就是利益的社會,沒上過小學的農民還拼命要弄張博士的學位證書呢?不是為了出名,而是為了弄錢!弄權!誰知道你叔伯的情操那麼高?還好這種人是出生在古代,如果出生在24世紀,他的結果只有四個:要麼餓死,要麼氣死,要麼被人欺負死,要麼被送進精神病院進行安樂死。
這話不對當下道:“我的性情公達自當瞭解,萬望替我解釋,就說我雖才淺德薄,但有安民之心,雖胸中無墨,但是納言之習,雖胸中元兵甲,但有唯才之舉!”
旬攸點點,猶豫了一下道:“大哥若得將這秀麗江山攝於掌中,還是多讀些孔孟之書,方為上策!”
“一定!一定!”
媽呀,讀書呀!現代的書我都不喜歡讀,現在讓我讀之、乎、則、也的,我好可憐呀!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威鎮山東。乃遣泰山太守應劭,往瑯琊郡取父曹嵩。嵩自陳留避難,隱居瑯琊;當日接了書信,便與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餘人,帶從者百
餘人,車百餘輛,徑望兗州而來。道經徐州,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溫厚純篤,向欲結納曹操,正無其由;知操父經過,遂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設筵宴,款待兩日。曹嵩要行,陶謙親送出郭,特差都尉張適,將部兵五百護送。曹嵩率家小行到華、費間,時夏末秋初,大雨驟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
嵩安頓家小,命張適將軍馬屯於兩廊。眾軍衣裝,都被雨打溼,同聲嗟怨。張適喚手下頭目於靜處商議曰:“我們本是黃巾餘黨,勉強降順陶謙,未有好處。如今曹家輜重車輛無數,你們欲得富貴不難,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將入去,把曹嵩一家殺了,取了財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計何如?”眾皆應允。
是夜風雨未息,曹嵩正坐,忽聞四壁喊聲大舉。曹德提劍出看,就被搠死。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後,欲越牆而走;妾肥胖不能出,嵩慌急,與妾躲於廁中,被亂軍所殺。應劭死命逃脫,投袁紹去了。張適殺盡曹嵩全家,取了財物,放火燒寺,與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後人有詩曰:“曹操奸雄世所誇,曾將呂氏殺全家。如今闔戶逢人殺,天理迴圈報不差。”當下應劭部下有逃命的軍士,報與曹操。操聞之,哭倒於地。眾人救起。操切齒曰:“陶謙縱兵殺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軍,洗盪徐州,方雪吾恨!”遂留曹興領軍三萬守鄄城、範縣、東阿三縣,其餘盡殺奔徐州來。夏侯□、于禁、典韋為先鋒。操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當有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交厚,聞知徐州有難,自引兵五千來救。
操聞之大怒,使夏侯□於路截殺之。時陳宮為東郡從事,亦與陶謙交厚;聞曹操起兵報仇,欲盡殺百姓,星夜前來見操。操知是為陶謙作說客,欲待不見,又滅不過舊恩,只
得請入帳中相見。宮曰:“今聞明公以大兵臨徐州,報尊父之仇,所到欲盡殺百姓,某因此特來進言。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之惡,非謙罪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