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終成功地擺脫了追兵,御林軍折損近兩千人,餘下死士護送唐思歸京。
玉璧關與泣血泉外,東疆一帶集結了近五萬匈奴軍,不宣而戰。
是年冬,京師山雨欲來,李效的麻煩這才開始。
47、 斬首令
京師,太和殿。
“簡直是豈有此理——!”太后動了真怒:“陛下!你將滿朝文武置於何地!將天下百姓置於何地!”
“你將大虞列祖列宗置於何地——!你有沒有半分當皇帝的樣子!”太后怒火攻心,狠狠大罵道。
太后怒到極致,將茶盞劈頭蓋腦朝李效擲去,嘩啦一聲茶水淋了李效滿頭。
李效不敢頂嘴,只得苦笑。
秋獵一事朝臣們是極力阻止的,李效偷溜出宮,將御林軍兩千人的生命留在了塞外,邊關告急,八百里血戰,簡直是自作自受,李效連分辨的理由都找不到,只好乖乖站著捱罵。
“唐思列代將門!獨一男丁,險些就死在楓關外!若有個好歹,你讓我怎麼向唐家交代!”
“林閣老的摺子你束諸高閣,不管不問,還令鷹奴將禮部侍郎亭海生一齊帶出塞外!”
“你大婚後不到一個月,就將皇后扔在宮裡,自出去逍遙快活,眼裡有我這親孃有沒有!你將皇后當做了什麼!”
“簡直是昏君——!”太后怒吼道。
李效被罵得不住哆嗦,千錯萬錯都是他的錯,只希望別再連累其餘人了。
李效出外時太后只得啟駕臨朝聽政,後宮老嬪妃們交頭接耳,令太后簡直羞憤得無地容身,坊間更有人私議廢帝另立一事,幸虧李效全然不知。
太后罵完還不住疾喘,李效只得暫時告退,回延和殿準備上朝處理政務。
林婉一臉蒼白,迎出殿外:“陛下可算是回來了。”
李效道:“對不住了,一時貪玩。皇后沒生病罷。”
林婉驚魂未定:“回來了就好,回來了就好……”
李效入內換過朝服,林婉在屏風外坐著,不住唸叨,顯是驚得太甚,李效聽得心生愧疚,問:“孤向你保證,再也不私自出宮去了。”
林婉嚥了下唾沫點頭,李效又問:“朝中有何訊息沒有?”
林婉道:“這一個月裡都是母后臨朝,母后對陛下去了哪裡隻字不提,只說陛下龍體欠安,在後宮調養。”
李效蹙眉,想起受匈奴大軍圍攻一事,這事現在還沒捅開,到底是誰洩露出去的風聲?
林婉又道:“唐思將軍剛到城外,兵馬就被母后接手了,吩咐所有人不得聲張,犧牲的將士們也未曾將名字報去兵部,只說派去東海辦事了。”
李效暗歎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林婉說:“北疆參知黃老的信差都是直接送進內閣,交付林大人,再由林大人帶進宮內呈給太后的。聽說匈奴人還派出了使節,朝中一團亂,陛下又不在,只得讓他們先在京城裡待著,不敢宣上朝來。”
李效道:“誰接待的?”
林婉也不知道,夫妻二人隨口閒聊了幾句,李效又道:“你好好歇著,別再擔憂了,孤去將朝中事務解決了就回來。”
林婉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李效道:“怎麼?”
林婉抿著唇,李效看了她一會,道:“有話就說。”
林婉一副忐忑模樣,片刻後道:“鷹奴,唐將軍與亭大人都沒事罷。母后年事已高,又急怒攻心,說話難免重了些,請陛下從長計議……”
李效是太后帶大的,怎會不知母親脾氣?當即點頭道:“都活著回來了,孤知道的,這事以後再說。”
林婉還有話想說,卻不敢說了,將李效送出宮外,李效徑前去上朝。
金鑼響,天子登殿,言官們準備了洋洋灑灑數萬字的奏摺正要開罵,李效坐上龍椅便道:“孤罷朝一月,先給眾位愛卿陪個不是了,罵人的話押後再議,先將邊疆軍情說說。誰在辦這事?”
邊疆軍情告急,龍案前鋪著地圖,數封摺子呈上,林懿將邊疆軍情一一道來,又有東疆來使,先前李效歸京時取道玉璧關,更聽了東疆參知不少軍情,當即開始著手兵員調動。
“匈奴來使呢?”李效道:“散朝,邊疆參知政事軍情副使與林閣老,兵部尚書隨孤來,還有事參詳。”
當天李效詳細詢問此戰發起原因,時間以及匈奴兵力,與數人在御書房內詳細說了一下午,連午飯也顧不上吃,直到傍晚時分,林懿年逾花甲,也有些吃不消了,李效才打發朝臣們回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