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個星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札拉身上,被殺身亡前兩個小時與布隆維斯特通最後一次電話時,也忽然提起這個名字。畢約克自稱對札拉有所認識。
布隆維斯特將先前挖掘到的有關畢約克的資訊看了一遍,內容並不太多。
古納·畢約克,六十二歲,未婚,出生於法倫。二十二歲便進入警界服務,最初擔任巡警,但因研讀法律,在二十六或二十七歲時晉陞入國安局。那是一九六九或一九七○年的事,也正巧是培·古納·維涅擔任局長的末期。
維涅在與北博滕郡郡長拉尼亞·拉希南遨的一次會談中,宣稱首相帕爾梅正在暗中監視俄國人,事後隨即遭到解職。接下來又發生資訊局事件①,然後是霍梅②,然後是“送信人”,然後是帕爾梅遇刺,醜聞一樁接著一樁。布隆維斯特不知道這三十年來,畢約克在國安局內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①即所謂的“IB Affair”。一九七三年,瑞典兩名記者揭發了瑞典秘密情報組織“資訊局”存在的事實。該局隸屬於瑞典陸軍,主要目的是蒐集共產黨與其他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個人的資料。該組織只向少數內閣官員負責,連瑞典國會也不知道其存在。
②瑞典國安局局長。後來因調查首相帕爾梅遇刺事件飽受抨擊而下臺。
---
他在一九七○到一九八五年間的事業大多一片空白,這倒也不奇怪,因為與國安局有關的一切活動都是機密。他有可能在文具部門削鉛筆,也可能作為密探派往中國。
一九八五年十月,畢約克被調往華盛頓的瑞典大使館兩年,一九八八年又回到斯德哥爾摩的國安局。一九九六年成了公眾人物:被任命為移民處副處長(具體工作內容不明)。一九九六年過後,對媒體發表諸多宣告·例如驅逐可疑的阿拉伯人等等。尤其在一九九八年,有幾名伊拉克外交官遭到驅逐出境。
這一切和莎蘭德、和達格與米亞的命案有何相關呢?也許毫無關係。
但畢約克知道札拉。
因此其中必有關聯。
※※※
愛莉卡沒有將自己要跳槽到《瑞典摩根郵報》的事告訴任何人,包括她幾乎凡事毫不隱瞞的丈夫在內。她在《千禧年》只剩下一個月,內心逐漸焦慮起來。時光飛逝,一轉眼最後一天就會到來。此外,布隆維斯特也令她愈來愈不安,看了他最後一封電子郵件後,心情更是沉重。她看出了跡象。兩年前在赫德史塔讓他堅持到底的那份固執,他追查溫納斯壯的那種堅毅不撓的決心,又出現了。自從灌足節星期四開始,他一心便只想著查出是誰殺死他的朋友,並多少證明莎蘭德的清白。
他的目標她完全贊同--畢竟達格和米亞也是她的朋友--但布隆維斯特性格的某一面讓她感到忐忑。那就是當他聞到血腥味,就可能變得十分冷酷。
前一天他打電話給她,說他已經向包柏藍斯基挑戰並開始評估他的實力,活像個孤零零卻膽量過人的牛仔,她一聽便知在可見的未來,布隆維斯特都會忙著尋找莎蘭德。經驗告訴她,除非問題解決,否則要應付他恐怕難上加難。他會在專注與沮喪間搖擺不定,也很可能會在天秤上平衡的某一點,冒一些毫不必要的風險。還有莎蘭德。愛莉卡只見過她一面,對這個奇怪女孩的認識還不足以讓她和布隆維斯特一樣有信心,相信她無罪。如果包柏藍斯基是對的呢?如果她真的有罪呢?如果布隆維斯特果真找到她,而她竟變成持槍的瘋子呢?
即使當天上午聽了羅貝多那番驚人的談話,她仍不太放心。不止布隆維斯特一人站在莎蘭德那邊,這樣當然很好,但羅貝多也是個牛仔。
還有她該上哪找人來代理她在《千禧年》的職位?現在愈來愈緊急了。她想打電話給克里斯特,跟他商量一下,但總不能告訴克里斯特,還瞞著布隆維斯特。
布隆維斯特是個傑出的記者,但若擔任總編輯會慘不忍睹。在這方面,克里斯特和她很像,但又完全沒有把握克里斯特會答應。瑪琳太年輕,還不夠自信。莫妮卡太自我。柯特茲是個好記者,但太缺乏經驗。羅塔個性太怪異。而愛莉卡也不確定若是從外面找人,克里斯特或布隆維斯特會不會不高興。
事情真是亂糟糟的,她完全不想在這種情況下告別《千禧年》。
※※※
星期日晚上,莎蘭德開啟Asphyxia 1。3,進入“麥可布隆/膝上型電腦”的硬碟映象,他沒有連線,她便瀏覽起過去兩天新增的資料。她讀著布隆維斯特的調查日誌,懷疑他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