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論是基督徒還是猶太人,無論是夏多布里昂、蒙蒂菲奧裡還是馬克·吐溫,都很善於發現神靈曾經站立的地方,但是他們對耶路撒冷那些真實存在的人們卻熟視無睹。在整個歷史長河中,耶路撒冷只存在於那些熱愛它的、遠在美洲或歐洲的人的想象當中。既然現在這些成千上萬的訪問者乘著汽船來了,他們就期望在此尋找他們過去借由《聖經》建立的想象,印證維多利亞時代賦予他們的種族刻板觀點,他們想看到充滿異域風情的、驚險的、風景如畫的、真實可信的世界。抵達之後,他們希望有翻譯和導遊相陪。他們只看到街道上服飾的多樣,卻拒絕考慮他們不喜歡的一些東西,比如耶路撒冷東部地區的汙穢,以及貝德克爾(Baedker)所稱的“野性的迷信和狂熱”。實際上,他們本應來建設一個他們期望找到的“真正的”偉大聖城。很可能正是這些因素激發了一些帝國對耶路撒冷的興趣,至於其他事物——阿拉伯人和塞法爾迪猶太人那充滿生氣的、半露半掩的生活世界——他們卻很少留意,而這才是耶路撒冷的真實面貌。
#####
註釋
俄國人在這塊地皮上修建的建築包括領事館,醫院,多圓頂的、帶有四個鐘樓的聖三一教堂,修道院長的住所,前來耶路撒冷參觀的貴族們的公寓,以及能容納三千名朝聖者的小旅館等。這些建築看起來就像是巨大而優雅的現代堡壘。在英國託管期間,它們曾被用作軍事要塞。
'2' 愛德華·羅賓遜是個傳教士,同時也是紐約聖經文學專業的教授,他熱切希望能夠驗證《聖經》中關於地理地形的記述。他利用對諸如約瑟夫斯等知識的瞭解,得出了一些驚人的發現:1852年,他在地平線上發現了被他猜想為穿過峽谷進入聖殿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個拱門的頂部,從那以後該拱門便被稱為“羅賓遜拱門”。另一個美國人詹姆斯·巴克利博士既是一個試圖讓猶太人改宗的傳教士,也是一個工程師,他建議土耳其人要好好保護馬木魯克王朝的建築。巴克利發現了希律王時代一個大門頂端的門楣,今天這個大門被稱為“巴克利門”。這兩個美國人也許一開始只是基督教的傳教士,後來卻無心插柳成為考古學家,證明了穆斯林的謝里夫聖地是希律時代的聖殿。
'3' 耶路撒冷的挖掘行動結束後,沃倫因其在倫敦警察廳長一職上的無能而再一次聲名遠揚,因為他沒能抓住“開膛手傑克”,後來在布林戰爭中沃倫作為指揮官也表現平平。他的繼任者查爾斯·康德和赫伯特·基奇納(後者隨後征服了蘇丹)對巴勒斯坦進行了極為成功的勘察,艾倫比將軍後來就是用了他們繪製的地圖才在1917年征服了巴勒斯坦。
'4' 蒙蒂菲奧裡於1885年逝世,享年百歲有餘。他和朱迪絲葬在拉姆斯蓋特他們自己的“拉結墓”裡,墓裡有取自耶路撒冷的土壤。蒙蒂菲奧裡磨坊現在仍然還在,而廣為人知的被稱為“Yemin Moshe”的蒙蒂菲奧裡區則是耶路撒冷最優美的郊區之一,也是以其名字命名的五個地區之一。蒙蒂菲奧裡的準男爵爵位由其侄子亞伯拉罕世襲,亞伯拉罕沒有孩子,他的妻子在新婚之夜就瘋掉了,蒙蒂菲奧裡因此將其財產留給了在摩洛哥出生的侄子約瑟夫·塞巴格,此人即後來的塞巴格…蒙蒂菲奧裡。蒙蒂菲奧裡在拉姆斯蓋特的豪宅於20世紀30年代毀於一場大火。在以色列之外,蒙蒂菲奧裡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人,他的墓地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忽視了,還受到城郊建築物雜亂無序拓展及在其外牆上亂塗亂寫的威脅。不過到了21世紀,他的墓地成了一個聖所,成千上萬的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在其離世紀念日裡都會去那裡朝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吐溫當時住的穆斯林區的地中海酒店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被以色列利庫德集團首領沙龍將軍買了下來,目的是將穆斯林區猶太化。現今,這個建築是一個猶太神學院。吐溫的《傻子出國記》一書對那些懷疑基督的人來說是個永恆的經典,美國前總統尤利西斯·格蘭特在訪問耶路撒冷時,就是以這本書作為他的導覽手冊的。
40 阿拉伯之城,帝國之都
公元1870年—公元1880年
優素福·哈立迪:音樂、舞蹈、日常生活
真正的耶路撒冷就像一個有著宗教和語言等級的、衣著華麗的巴別塔。土耳其的官員們穿著繡花短上衣和歐洲式樣的制服;猶太人、亞美尼亞人、阿拉伯基督徒及穆斯林則穿著長袍大衣或者白色衣服,頭上戴著象徵土耳其帝國新改革的嶄新頭飾——土耳其無邊氈帽;穆斯林宗教權威學者戴著長頭巾,穿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