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威突擊隊員有5人返回倫敦,另有5人在當地堅持進行抵抗活動。史吉納蘭德留在原地繼續監視海多羅電氣化工廠,不久孟席斯接到了他的報告:被炸的重水工廠已修復,又恢復生產了。
根據孟席斯的請求,美軍派轟炸機又炸燬了工廠的發電站,使工廠再一次陷入癱瘓。於是德軍不得不準備將海多羅工廠的裝置以及儲存的重水運往德國生產。史吉蘭納德向倫敦請求炸燬裝載重水裝置的火車駁船。得到批准後,他與另一名潛伏下來的叫本澤的偽造證件專家共同努力,炸沉了駁船。
失去了重水,德國人不得不中斷原子彈的研製計劃。秘密情報局和11名勇士拯救了盟國,改寫了戰爭結局,也拯救了人類。
“超級機密”使德國人的一個又一個計劃破滅了。可是,令世人疑惑的是,後來英國透過“超級機密”破譯了納粹德國在前蘇聯和歐洲屠殺猶太人的計劃,但是他們竟秘而不宣。
2000年6月26日,華盛頓美國國家檔案館宣佈解密40萬頁美國戰略勤務辦公室(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和英美戰時情報機構提供的絕密情報檔案。讓歷史學家和普通民眾深感震驚的是,當年英美盟國透過破譯納粹安全機關的絕密情報,確實知道納粹大屠殺計劃,而且對計劃的細節也瞭如指掌。
1943年夏天,英國倫敦郊區布萊奇雷莊園的“埃尼格馬”密碼破譯小組的專家們,連續破譯了駐羅馬納粹安全總部發給柏林總部的絕密電報,上面清楚說明了納粹德國準備屠殺義大利猶太人的步驟和方案。
“埃尼格馬”密碼破譯小組立即派專人將情報火速送交英國的最高領導層。此時,只有包括首相丘吉爾在內的極少數英國政府官員有權看到“埃尼格馬”密碼破譯小組提供的絕密情報。這些絕密電報同時也呈交給美國政府最高決策者的手裡。
幾乎與此同時,另一個重要途徑獲得的可靠情報再次證實了納粹德國準備屠殺猶太人的計劃。提供這些情報的是潛伏在納粹德國各要害部門內的盟國間諜,其中最重要的間諜之一便是潛伏在納粹德國外交部的弗里茲·科爾貝。這位納粹德國的外交官經常利用前往中立國瑞士的機會與美國戰略勤務辦公室的特工杜勒斯秘密會面。
新解密的絕密檔案說明,科爾貝當時就向杜勒斯提供過關於納粹德國將在1943年底消滅義大利猶太人的驚人情報。實際上,英美兩國政府早在1943年年初就知道奧斯維辛等死亡集中營的真相。
既然英美當局事先已經知道納粹要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為什麼卻保持了沉默呢?從解密的檔案資料來看,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英美當局用沉默換取納粹的技術與合作來發展自己;二是要維護形象,怕承擔道義上的責任。
新解密的檔案和檔案說明,英美等二戰盟國在戰後曾有計劃、有步驟地網羅成百上千名頭號納粹科學家,甚至幫助一些雙手沾滿猶太平民鮮血的納粹衝鋒隊官員逃離歐洲,前往南美以換取他們的合作。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情報專家蒂莫斯·納夫塔裡是美國國家檔案館指定的專門評價新解密的檔案資料的兩名專家之一。他坦率地說:“實際上,當時羅斯福或者丘吉爾哪怕發表一個公開宣告也能挽救成千上萬猶太人的生命,或者最起碼引起他們的警覺,使他們有機會逃脫納粹的種族大屠殺。然而,兩位著名的領導人卻選擇了沉默,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損害英美兩國的密碼破譯行動。”
這也是為“超級機密”保密付出的最慘重的代價。
第六卷 致命反擊,“類人猿”計劃暗殺成功
第十八章 海德里希實施“白色方案”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中部,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希特勒向東侵略擴張、解決德國“生存空間”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因此德國早有掃除障礙、吞併捷克的野心。1938年慕尼黑會議之後,德國實施“綠色方案”,於1939年3月15日侵佔了捷克本土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第二天,希特勒就宣佈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企圖把捷克變成德國永久性的殖民地。
自從被德國佔領以後,捷克就成了德國名副其實的兵工廠。德國人在這裡強迫捷克人為他們生產各種武器,然後源源不斷地供給了德國的前方部隊。然而,捷克並不是一個讓希特勒放心的地方。捷克共產黨為了收復自己的國土,一直領導工人和農民進行武裝鬥爭。城市的工人和學生也在不斷舉行示威遊行,罷工鬥爭和秘密破壞活動更是此起彼伏。於是希特勒在1941年9月,任命他的心腹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