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發展雷達,以解德國空襲預警的燃眉之急,其次就是原子彈的研製。
在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維克多是整個專案的重要參與者。
1941年10月,維克多進入了核心委員會監控原子彈研發的所有步驟,又廣泛施展他在英國的影響力幫助威廉·阿克斯爵士爭取政府的各項研究資助。可以說,維克多是英美情報系統中對原子彈最熟悉、知識最淵博、對情況最瞭解的專家。
維克多不僅對研究細節瞭如指掌,而且對英美兩國原子彈整體專案的進展和涵蓋的環節有著全面系統的掌握,這使他處在整個原子彈研究領域中非常有利的位置上。維克多此時手中掌握的“情報資產”,已經足以對整個戰爭的程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1933年,英國核物理學家魯道夫·皮爾斯認為興建反應堆來製造原子彈的燃料是可行的。緊接著,皮爾斯和伯明翰大學的馬克·奧裡芬爵士共同驗證了其技術的可行性,提出一整套設計方案。這個方案被維克多掌握,並很快將它們轉到了蘇聯的手中。
後來蘇聯物理學家們反映,維克多的情報幫助他們大大縮短了研究時間。蘇聯多年之後承認1949年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只是美國人設計的一個翻版,這種設計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思路,幫助蘇聯的核物理學家理解了原子能反應堆的最基本原理。當時在整個英國和美國,甚至包括丘吉爾在內的政府高層和諸位首席科學家們,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夠像維克多一樣對原子彈的方方面面知道得這麼全面和細緻。
和維克多一樣,一個叫福克斯的科學家也在不斷把絕密的分子式、方程式和炸彈模型,秘密交給蘇聯情報員,把美國的原子機密毫無保留地透露給了冷戰對手,幫助蘇聯節省了許多年的研製時間和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就在福克斯等人把情報傳遞給蘇聯的同時,美國軍隊的情報機構也在實施一項代號為“維諾納”的絕密計劃,透過這個計劃,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情報人員破譯了蘇聯的一封函電,裡面提到了蘇聯一名最重要的原子間諜成員。經證實,福克斯就是那個替蘇聯蒐集情報的人。
1950年1月,福克斯被捕了。福克斯對自己的間諜行為供認不諱。
在這位科學家看來,這不是對國家是否忠貞的問題,而是對世界和平是否負責的原則問題。他堅持認為,原子技術正因為具有可怕的威力,才更應該屬於全人類,而不是美國和英國的專利。否則,原子彈一旦研製成功,就會淪為超級大國的殺人武器,美英就會以此為要挾稱霸並控制全世界。
1952年4月,福克斯被判14年監禁。服刑9年後,福克斯被釋放,隨後便加入了民主德國國籍。在德國,他繼續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直到離開這個並不太平的世界。
福克斯的被捕以及“維諾納”計劃提供的情報,讓美國政府開始注意一個代號叫“卡里伯爾”的人。
“卡里伯爾”其實是大衛·格林·格拉斯。20世紀40年代,他是駐紮在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名軍官,他能很容易借工作之便搞到原子試驗室和研究專案的有關機密。經不住姐夫羅森伯格的再三勸說,他終於走上了竊取情報的道路,成為蘇聯原子間諜網的成員之一。
羅森伯格夫婦是鄰居們眼中一對和善可親的夫婦,有兩個可愛的兒子。羅森伯格借生日聚會和野餐的機會,輕描淡寫地把美國的原子機密洩露給了蘇聯人。
羅森伯格夫婦提供給蘇聯的機密,其數量之多,涉及面之廣,簡直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他們不僅搞到了航空技術、電子技術和引爆技術,並且從曼哈頓工程中為蘇聯提供了引爆透鏡技術。就是利用了這項技術,蘇聯準確地擊落了U…2飛機。
羅森伯格夫婦於1951年夏天被捕,並被控犯有間諜罪。這一訊息立刻在全國引發了一場爭論,善良的人們高舉標語牌自發地走上街頭,用遊行的方式抗議政府冤枉無辜。標語牌上有的寫著“不要讓兩個孩子淪為孤兒”,有的寫著“羅森伯格夫婦重獲自由”,他們不相信,這對性情溫和、彬彬有禮的夫婦會是什麼蘇聯間諜。
對於公眾的質疑,美國政府感到左右為難。學者諾曼·波爾馬認為這源於兩個因素:“第一,公眾認為,如果他們真的是間諜,他們也是在為我們的盟國從事間諜活動,因為蘇聯在二戰中是我們的盟友。第二,他們的被捕是因為‘維諾納’計劃,而這項計劃是美國情報機構的秘密行動。美國不希望俄國人知道,更不想讓本國公眾知道被捕的人正在秘密竊取蘇聯的情報。因此,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