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4 頁)
形象出現在銀幕上,英國情報機構可能仍然會不為多數人所知。所以關於他們的招聘和培訓也就成了一個神秘的話題。
二戰時期,軍情六處的特工招聘大多是根據戰爭的需要,招募各種各樣的人成為間諜。由於戰爭的原因,其招聘的方式並沒有現在這麼規範。
軍情六處的招募通常有三條主要途徑。其中之一就是大學。就像有些大企業那樣專門派人到大學去招募情報人員,或者是透過大學裡的職業介紹服務部門來進行指派或者介紹。另外在一些大學裡還有許多與情報界有關係的學者、教授和專家,這些人也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在情報機構裡工作過,所以他們也會介紹一些自己的學生加入情報機構。
第二條途徑就是從軍人中招間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莫里斯·奧德費爾德爵士一開始是在軍隊裡從事情報工作,1946年經他的上級動員加入了英國秘密情報局。1973年8月,莫里斯·奧德費爾德爵士當上了英國秘密情報局局長。他的經歷就是一個“從軍人到間諜”的最典型的例子。
當然,和平年代可能會有新的機會和辦法。像北愛爾蘭那樣的內亂局面,同樣可以讓區域性的軍事行動為招募職業情報人員提供良好的條件。正如當年越南戰爭曾是美國情報機構考驗和招募情報人員的極好地點一樣,如今的北愛爾蘭也成了英國軍情六處最好的招募地點。
在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經常發生天主教徒被耶穌教徒殺戮,或是耶穌教徒被天主教徒殘害的事情。背叛和欺詐之風盛行,懷疑已成為人們的第二天性。不過也有例外—972年6月,一對年輕男女搬進了安特里姆大街一套有兩間臥室的公寓,卻沒有引起鄰居的任何猜疑。
他們是一對漂亮的組合。男的面目白皙而英俊,說著一口北愛爾蘭土話;女的面目微黑,姿色迷人,比男的年長几歲。當那些“救世軍”在大街上做禮拜時,她也前去參加。他們與鄰居相處得十分融洽,鄰居們知道男的叫鮑伯·瓊斯,女的叫珍妮·瓊斯。他們是姐弟倆,開了一家乾洗店,很是忙碌。他們在學院廣場東邊的書店樓上有一間小辦公室,還有一輛綠色的小型送貨卡車,車廂兩邊印著洗衣店的字樣。
1972年10月2日早上,鮑伯·瓊斯駕駛著洗衣店的卡車,繞過住宅區向前開去。當卡車開進旁邊的公園路時,一輛藍色的福特牌轎車尾隨而至。轎車後座上坐著兩個人,他們是愛爾蘭共和軍臨時派來的一個暗殺小組。
上午11點15分,他們追上了鮑伯·瓊斯的卡車,然後跳下藍色福特牌轎車,手持衝鋒槍,一個奔向洗衣店的卡車,一個站在轎車旁準備進行火力掩護。鮑伯·瓊斯還沒來得及從手槍套中抽出勃朗寧自動手槍,共和軍的暗殺人員已將一陣彈雨掃向卡車。鮑伯·瓊斯頓時血流如注,當即倒在方向盤上死去。他的姐姐珍妮·瓊斯親眼目睹了這場慘案。她尖叫著,幾乎嚇瘋了,而那兩個持槍的暴徒卻鎮定自若地回到轎車上,揚長而去。
幾分鐘後,一支英國巡邏隊趕到,他們把卡車開走,並護送珍妮·瓊斯離開了這個地區。當天晚上,珍妮·瓊斯秘密地離開了北愛爾蘭,坐飛機回到了英國。
原來,“珍妮·瓊斯”的真名叫薩拉·珍妮·沃克,是皇家陸軍婦女隊的上等兵。“鮑伯·瓊斯”真名叫泰德·斯圖亞特,是在英國軍隊中服役的一名20歲的北愛爾蘭人。他們是自願假扮姐弟,從軍人變為間諜,利用洗衣店的業務巧妙地進行情報活動。
來到北愛爾蘭後,他們對收到洗衣店裡來的衣服首先進行刑偵技術檢查,檢視衣服的主人是否擺弄過炸彈或是開過槍。透過這種秘密的檢查,他們曾協助當局抓捕了好幾個愛爾蘭共和軍分子。
1973年12月,在一次秘密舉行的授獎儀式上,薩拉·珍妮·沃克接受了伊麗莎白女王授予她的勳章。她換用了假名,被任命了新的職務,因為她的名字已經在愛爾蘭共和軍的暗殺名單上,並且是名列前茅。
假如在若干年以後的某個時候,一旦需要像薩拉·珍妮·沃克那樣的人從事情報工作,她的名字和檔案就會從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中輸出,英國秘密情報局或保安局就會給她一個職位。薩拉·珍妮·沃克在北愛爾蘭工作過的部隊是一支秘密的軍事偵察隊,這樣的軍事偵察隊就是英國情報機構最好的招募來源。
第三條途徑就是從那些曾給情報機關送過情報,或者是有聯絡的人中間招募情報官員。
當然,軍情六處招募間諜遠不止上述的三種途徑。軍情六處對聯絡員格雷維爾·溫的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