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3/4 頁)
形成 了一根長軸。由於內部處於失重狀態,主要用作太空港和商業娛樂區。
歐洲四號是人口最少的太空城,僅四百五十萬人,是掩體世界中最富 裕的地方。程心驚奇地看到一大片在小太陽照耀下的精緻別墅,每幢別 墅都帶有游泳池,有的甚至還有寬闊的草坪。寧靜的環海點綴著片片白 帆,岸邊有悠閒的垂釣者。她看到一艘遊艇緩緩駛過,其豪華程度較之過 去的地球也毫不遜色,艇上正在舉行有小樂隊伴奏的酒會。。。。。。她很驚奇 這樣的生活居然能夠搬到距地球八億千米的木星陰影中來。
太平洋一號可以說是歐洲四號的反面。這是掩體工程最早建成的太空城,與北美一號一樣是標準球體構型。它最大的特點是不屬於木星背 面的城市群落。而是繞木星執行。是一顆木星的衛星。
在掩體工程的早期歲月,太平洋一號被用作上百萬工程人員的居住 區,隨著工程的進展,又被用作施工材料的大型儲存庫。後來發現這座早 期的實驗性太空城有許多設計上的缺陷,最終被廢棄了。向掩體世界的 大移民結束後,太平洋一號中又開始有人居住,後來也形成了一座城市, 有市政府和警察機構,但只負責維持最基本的公共設施的運轉,對於城市 社會基本上放任自流。太平洋一號是唯一座不需要居留權就可自由入 住的城市,城中主要是失業者和流浪者,以及眾多因各種原因失去社會保 險的窮人。還有潦倒的藝術家,後來甚至成了一些極端政治組織的據點。
太平洋一號沒有城市推進器,內部也沒有人造太陽,最重要的一點是 它不自轉。城市處於完全失重狀態。
程心進入城裡後,看到的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彷彿一座破舊但繁華 的老城市,突然失去了地心引力,一切都飄浮在空中。太平洋一號是一座 永夜之城,每座建築都用核電池維持照明和生活,於是有了漫天的燈火。 城市中的建築大多是簡易棚屋,用廢棄的建築材料做成,由於沒有上下之 分,一般都做成六面全有窗(也是門)的立方體,或者做成球形。後者的好 處是在不可避免的飄浮碰撞中強度較高。太平洋一號中完全沒有地權的 概念,所有建築都在飄浮中位置不定,原則上市民有權使用城內任何一處 空間。城市中還有大量的流浪者,他們連棚屋都沒有,全部家當都放在一 個大網兜裡,以防四處飄散,他們就與網兜一起(在)飄浮中生活。城市裡的交 通極其簡單,幾乎沒有車輛,也見不到失重拖曳索和個人推進器之類的東 西,失重中的人們用腳踹建築物飄行。由於城市中飄浮的建築十分密集, 到任何地方都不是問題,但這種移動方式需要很高的技巧。看著那些在 飄浮的建築間敏捷穿行的人,程心不由得想起了在樹枝間悠盪而行的長臂猿。 程心和曹彬飄行到一群圍著篝火的流浪漢旁邊,這樣燃明火在別的太空城是絕對禁止的。他們用來燒火的東西好像是某種可燃的建築材料,由於失重,燃燒無法產生上升的火苗,只是空中漂浮的一團火球。他們喝 酒的方式也很特別,把酒從瓶中甩出來,在空中成許多飄浮的液球,那 些衣衫破舊鬍子老長的男人也飄浮著,把火光中那些晶瑩剔透的小球一 個個吞進嘴裡。有一個喝醉的傢伙吐了起來,那噴出的嘔吐物產生了反 推力、使那個醉漢在空中翻滾起來。。。。。。
程心和曹彬又來到一處集市,這裡所有的商品都飄浮在空中,在其中 幾盞飄浮燈的光亮中形成龐雜的一片,顧客和小販就在其中飄行。這混 浮成一團的貨物應該很難分清哪件屬於誰,但如果有顧客察看某件東西, 立刻有貨主過來搭訕。這裡的商品有服飾、電器、食品酒類、各種容量的 核電池、各種輕武器等等,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古董。有幾片大小不一的 金屬殘片標出高價,攤主說是太陽系外圍空間收集的末日戰役中戰艦的 殘片,不知是真是假。程心驚奇地發現還有一個賣古書的攤位,翻看幾本, 對她來說那些書並不古老,所有的書也是在空中飄浮成一大團,許多書的 書頁展開,在燈光中像撲動著白翅的鳥群。。。。。。程心看到一個木盒飄過眼 前,上面標明是雪茄,她剛拿住那個木盒,立刻有一個黑人男孩飄過來,信 誓旦旦地向程心保證這是正宗的古代哈瓦那雪茄,已經儲存了近兩百年, 因為有些幹了可以便宜些,並開啟盒子讓程心看,於是她買下了。
曹彬特別帶著程心來到城市的邊緣,就是太空城的球壁。球壁上沒 有任何建築物,也沒有土壤等內襯,處於城市剛建成時的毛坯狀態,在小 範圍內看不出弧度,像一片廣闊平坦的廣場。建築密密麻麻地懸浮在上 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