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左向右拉扯著自己,如果不是穿著磁性鞋,她肯定會被拉離地 面。旁邊沒有固定的小物體都飛了起來,幾根與太空艇連線的管纜也飛 舞著飄起,一陣讓人心悸的隆隆聲從腳下響起,是太空城巨大的結構框架 在木衛二急劇變化的引力中產生的應力引起的。木衛二掠過太空城僅用 了三分鐘左右的時間,然後在另一側把它的另一面顯現出來,同時急劇變 的位置和姿態,太空城頓時亮起八個光團。
“天啊,剛才它有多近?!”程心驚魂未定地問。
“最近的時候距這裡一百五十千米,幾乎是擦邊而過。沒辦法。木星 有十三顆衛星,太空城群落不可能完全避開它們。木衛二的軌道與赤道 傾角很小,所以與這一排城市距離很近。它是木星城市群落的主要水源, 上面還有很多工業,但一旦打擊到來,都是要犧牲掉的。太陽爆發後。木 星所有衛星的軌道都要發生大變化,到時候太空城要避開它們,那可是一 個複雜的操作。”
曹彬找到了自己來時乘坐的太空艇,是最小的那種,外形和大小都像 古代的小汽車,只能乘坐兩個人。乘這麼小的一架飛行器進人太空讓程 心本能地不安。雖然她知道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在艇內不用穿太空服,曹 彬只是對 A。I。說了聲去北美一號,太空艇就啟動推進器起飛了。
程心看到地面飛快地退去,太空艇沿城市旋轉的切線飛出,很快,直 徑八千米的城市頂端進人視野,然後是亞洲一號太空城的整體。在這個 圓柱體後面,是一片廣闊的暗黃色,直到這片暗黃的邊界在遠方出現,程 心才意識到這就是剛才看不到的木星。這是這顆巨大行星的背陽面,一 切都處於晦暗寒冷的陰影中,太陽似乎根本不存在,只有木星氫氦的液態 表面發出的磷光,透過深厚的大氣層形成片片朦朧的光暈,像睡夢中眼皮 下滾動的眼球。木星的巨大使程心很震驚,從這個位置只能看到它的一 部分邊緣,而那邊緣只能看出很小的弧度。木星像一堵遮蔽一切的暗壁, 使程心又有了站在世界盡頭的巨牆前的感覺。
在隨後的三天時間裡,曹彬帶著程心又遊覽了四座太空城。
他們首先去的是距亞洲一號最近的北美一號,那是一座純球體形狀 的太空城。這種設計的最大優勢在於,只需在球心有一個人造太陽即可 使所有地區得到相同的光照。但球體構型的缺陷也很明顯,主要是不同 緯度地區的重力差異較大,赤道地區重力最大,隨著緯度升高重力減小, 兩極地區處於失重狀態。這樣,在不同地區居住的人必須適應不同重力 下的生活。
與亞洲一號不同,小型太空飛行器可以直接從北極的入口進人太空 城。太空艇進入後,程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圍繞著自己旋轉。太空艇必須 自轉以與城市的旋轉同步。然後才能降落。
程心和曹彬乘坐高速軌道列車前往低緯度地區,速度比亞洲一號中 的公路車要快許多。程心發現這裡的城市建築更密集。也更高,顯示出宏 偉的大都市氣派。特別是在高緯度的低重力地區,建築的高度只受球體 空間的限制,在靠近兩極的地區都出現了高達十千米的大廈,是球體半徑的一半,其頂端距人造太陽也只有幾十千米,像從地面伸向太陽的幾根細長 的尖刺。
北美一號建成較早球半徑二十多千米,是人口最多的太空城,有兩 千萬人居住於其中,是木星城市群落中繁華的商業中心。
在這座太空城中。程心看到了一個亞洲一號所沒有的壯麗景觀:赤道 環海。其實,大多數太空城中都有寬度不等的環海,亞洲一號在這方面倒 是一個特例。在球形或橢球形城市構型中。在重力方向上赤道是最低處, 城市的水體自然集中於此。形成一個環繞城市中部的水環,成為城市的一 條波光粼粼的腰帶。站在海邊。可以看到環海自兩側升起,從太陽後面橫 跨“天空”。程心和曹彬乘快艇在環海航行一週,航程六十多千米。海水來 自木衛二,清澈冷冽,粼粼的波光投映到兩岸的摩天樓群上。環海向木星 的一側堤壩較高。是為了防止位置維持時產生的加速使海水溢位,儘管這 樣,城市在進行非常規推進時還是可能導致小規模水災。
曹彬帶程心去的第三座太空城是歐洲四號。這座城市的構型是最典 型的橢球形,它的特點是沒有公用的人造太陽,每個社群都有自己的微型 聚變太陽,這些小太陽在兩三百米的高度照亮部分地面。這樣做的好處 是失重軸線可以充分利用,在歐洲四號的長軸線上建設了所有太空城中 最高或最長的建築物,它長四十千米,連線橢球體的南北極。本身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