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說,“我知道它是什麼!” 旁邊的畢雲峰點點頭,“我也知道了。”然後他轉向在場的第三個公元人曹彬,“這是一種只有我們三個人才能想到的東西。” “是的。”曹彬看著傘興奮地說,“即使在我們那個時代,這東西也很陌生了。” 其餘的與會者有的看著這三個活著的古人,有的看著傘,全都莫名其妙,但也都興奮地期待著。 “蒸汽機離心調速器。”程心說。 “那是什麼,一種控制電路?”有人問。 畢雲峰搖搖頭,“發明那東西的時候還沒有電。” 曹彬開始解釋:“那是 18 世紀出現的東西,一種用於調節蒸汽機轉速的裝置。它主要由兩根或四根頭部帶金屬球的懸杆和一根帶套簡的轉 軸組成,就像這把傘,只是傘骨數量要少些。這個裝置的轉軸由燕汽機帶 動旋轉,當蒸汽機轉速過快時,鐵球由於離心力抬起懸杆。帶動套筒上升, 把一與套筒相連的蒸汽門關小,降低燕汽機轉速;蒸汽機轉速過低時,離心 力的減小使懸臂內合,像傘合上一樣,推動套筒下滑,開大燕汽門增加轉速。。。。。。這是最早的工業自動控制系統。” 於是,人們知道了傘的第一層隱喻。但與肥皂船不同,蒸汽機離心調速器並沒有明確的隱喻指向,它所隱喻的東西人們能夠想到很多,比較確 定的有兩項——負反饋自動控制,恆定的速度。
於是,解讀者們開始尋找與這個雙層隱喻相對應的含義座標,很快找 到了:深水王子。深水王子的身高在觀察者眼中不隨距離變化,這也可以 有多種解讀,比較明顯的也有兩個:某種訊號不隨距離衰減的資訊釋出系統,一個在任何參照系下都恆 定的物理量。
與傘的解讀結果相比較,立刻找到一個確定的組合: 恆定的速度,不隨參照系變化。 這明顯是指光速。 出乎解讀者們預料的是,對於傘的隱喻,他們又找到了第三個含義座標:
“。。。。。。赫爾辛根默斯肯香皂就是用那種泡泡做成的。收集那些肥皂 泡十分困難,那些泡泡在大風中飄得極快。。。。。。騎最快的馬才能追上風中 的泡泡。。。。。。在馬上用一種薄紗網兜收集泡泡。。。。。。魔泡樹的泡泡都沒有重 量,所以真正純的赫爾辛根默斯肯香皂也完全沒重量,是世界上最輕的東 西。。。。。。”
速度最快,沒有質量(重量),這是一個十分確定的單層隱喻:光。
綜上所述,傘隱喻著光或光速。而捕捉魔泡樹的泡沫有兩種可能的 含義:採集光能,降低光速。
解讀者們都認為第一種可能的含義與人類的戰略目標關係不大,所 以都把注意力放在第二個可能的含義上。
仍然看不到情報的明確含義,但解讀者們對第二個可能的含義進行 了討論,討論主要集中在降低光速與釋出宇宙安全宣告的關係上。
“設想如果把太陽系,也就是海王星軌道或柯伊伯帶以內空間的光速 降低,就可能產生一個從大範圍宇宙尺度上可以遠端觀測到的效應。” “但這對宇宙觀察者有什麼安全意義嗎?設想把太陽系內的光速降低十分之一,能使我們看上去更安全些嗎?” “這毫無疑問,那樣的話即使人類擁有光速飛船,飛出太陽系的時間也要長十分之一,當然,這意義並不大。” “如果想對宇宙產生安全意義的話,把光速降低十分之一顯然是不夠的,可能要降低更多,比如降低到原來的百分之一,讓觀察者看到這是一 個人類自我建造的阻滯帶,確信我們飛出太陽系需要較長的時間,藉此增 加觀察者對太陽系文明的安全感。”
“要那樣的話,降低到原來的千分之一都不夠,想想吧,以三百千米每 秒的速度飛出太陽系,所需時間也並不太長。另外,如果人類能夠在半徑 五十個天文單位的太空中改變一個基本宇宙常數,就等於向宇宙宣佈地 球文明已經掌握了很高的技術,這不是安全宣告,反而是危險宣告。”
。。。。。。
從傘的雙層隱喻和深水王子與魔泡樹兩個含義座標中,解讀者們能 夠明確其含義指向,卻得不到確定的戰略情報。這個隱喻已經不是二維 而是三維了,有人猜測,是不是還存在著第三個含義座標?於是,解讀者 們在故事中反覆尋找,但沒能找到它存在的跡象。
就在這時,那個神秘的地名“赫爾辛根默斯肯”突然被解讀出來。
為了研究這個詞,IDC 增設了一個語言學小組,小組中有一個名叫巴 勒莫的語言學家,主要研究語言的歷史演化。吸收他進人小組,主要是考 慮到他與這個專業的其他學者不同,不只是專注於單一的語系,而是對東 西方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