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頁)
的天下,你不識時務,居然想死灰復燃。我勸你放下武器,不失封一個貴族的地位!”
亨利·都鐸聲音洪亮地回答道:“自從你們約克家族篡奪王權,便例行逆施,民怨沸騰。你連自己的侄兒都要禁錮,你還能容得下誰?你如果自願下臺,讓出王位,我可以給你一條活路,否則,你就死期臨頭了。”
理查三世大怒,指揮軍隊衝擊,亨利·都鐸也揮劍指揮部隊進攻,此時兩軍逼近,雙方長弓硬弩齊放,箭如驟雨。理查三世因為自己人馬多,便指揮左右兩翼包圍亨利·都鐸的部隊。理查三世左右兩翼剛一運動,忽聽得自己的軍隊中有人大喊:“殺死理查三世!殺死理查三世!”頓時,理查三世全軍大亂。理查三世哪裡知道,亨利·都鐸買通的那兩名貴族在臨陣之際倒向了對方。
亨利·都鐸身先士卒,率騎兵步兵猛攻,理查三世的部隊死傷甚多,四散潰逃。
理查三世被殺死了,他的王冠落在草地上。從白玫瑰方面倒過來的兩名貴族,把這王冠拾起來,擦拭乾淨,恭敬地為亨利·都鐸戴上。至此,延續三十年的紅白玫瑰戰爭結束了。
就在這一年,亨利·都鐸正式舉行加冕典禮,稱為亨利七世,開始了都鐸王朝對英國的統治。
(陳璧)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登上奧斯曼帝國王位後,便著手準備圍攻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他調動工兵部隊和五千名勞工,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狹處,離君士坦丁堡不遠的歐洲一側岸邊建造了軍事要塞。這座要塞與早已建造在亞洲岸邊的另一個要塞遙遙相望,猶如一把巨大的鉗子,控制了海峽,切斷了君士坦丁堡與外界的聯絡和補給線。
東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感到十分氣惱,派使看到奧斯曼帝國首都亞得里亞堡,向穆罕默德二世提出強烈抗議。
穆罕默德二世,即位時才21 歲,他精明狡黠,心狠手毒,在接任的當天, 為了清除日後危及皇位的隱患,就下令將出世僅8 個月的弟弟溺死在浴池裡,隨後又殺死了參與這一陰謀的兇手。他立志要幹一番比亞歷山大和凱撒還要偉大的事業。他還想征服世界。他傲慢地對東羅馬的使者說:“博斯普魯斯兩岸都是屬於我的,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回去告訴你們的君主,如果再派人來糾纏,我就不客氣了,要活剝使者的皮!”使者嚇得屁滾尿流,狼狽而回。
東羅馬帝國此時已經衰落了,君士坦丁十一世自知敵不過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便向穆罕默德請求,願將首都以外所有的地方都交給土耳其,並且年年向他們納貢。穆罕默德說:“哼,我看中的是君士坦丁堡,我要將它做為都城,我要在君士坦丁堡王宮裡生兒育女呢,羅馬皇帝知趣點兒,就乖乖地離開吧!”
君士坦丁堡求和不成,只得修補城牆、加固工事,準備迎戰。
公元1453 年4 月的一天,君士坦丁堡上空突然大炮轟鳴,硝煙瀰漫。穆罕默德二世率二十萬大軍和三百艘戰艦,由海、陸兩路出發將君士坦丁堡團團圍住,一場決定東羅馬帝國存亡的激戰開始了。
君士坦丁堡位於歐洲大陸的南端,建立在一個海岬上。整個城市呈三角形。北瀕黃金角海灣(金角灣),南臨馬爾馬拉海,東面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只有西面十八公里寬與陸地相連。
穆罕默德親率大軍由西線進攻。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非常堅固。城牆全長約20 公里。海牆有6 米高,陸諸高9 米寬5 米,且分內牆、外牆、胸牆三層。城牆上建有112 座碉堡,每隔50 餘米設有一座高18 米的瞭望塔。外牆還沒有92 座炮塔。城外護城河寬20米,深5 米。千餘年間,經歷代皇帝一再加固修復,該城在當時真可謂堅不可摧。穆罕默德十分熟悉波斯、希臘、羅馬的歷史,鑽研過戰略、戰術、地形等軍事知識。他很瞭解君士坦丁堡的城防結構,他決心用大炮來對付這座千百年來無人攻破過的城牆。他不惜重金,從匈牙利請來大炮鑄造師烏爾巴斯,造出了幾十門重炮。每門炮重33 噸,長12 米,每次可發射500 公斤石彈。每門炮需要100 頭公牛拉、200 個壯漢扶持才能運走。
在這種威力無比的大炮掩護下,數萬名土耳其士兵,有的扛著樹枝,有的滾動著木桶,向護城河衝去。他們將樹枝和木桶扔進水裡,企圖將護城河填平。然而,河水太深,浮力大,樹枝和木桶沉不下去。土耳其士兵乾脆趴在木桶上向城牆靠近。東羅馬軍隊在碉堡和城牆上,用毛瑟槍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