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1/4 頁)
架飛機被擊毀,135 架被擊傷;英軍皇家空軍則損失了148 架戰鬥機,4 艘驅逐艦和18 艘商船被擊沉。
頑強抵抗更使得希特勒異常瘋狂,隨後調集了2669 架轟作機和戰鬥機來參加對英作戰。8 月13 日,他們出動了1500 架飛機,主要襲擊目標是英軍的戰鬥機機場和雷達站,連續兩天轟炸,德國空軍損失飛機47 架,英國空軍損失13 架。機場損壞並不嚴重。
8 月15 日,雙方展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空戰,德方把三個航空隊中的大部分飛機都投了進去。出動戰鬥機1149 架次,轟炸機801 架次,對英國南部海岸進行大規模空襲。同時,從斯堪的納維亞出動的第五航空隊134 架飛機襲擊東北沿海,這支航空隊飛臨太恩河畔時,意外地碰上了英國7 箇中隊的颶風式和噴火式機群,遭受嚴重打擊,30 架配備4 名飛行員的重型轟炸機被擊落,而英方只有兩名飛行員受傷。
德軍在南部沿海的襲擊比較成功,炸壞了5 個戰鬥機機場,4 個飛機工廠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英軍的22 個戰鬥機中隊全部投入戰鬥,擊毀德機76 架,自己也損失34 架。
空戰的激烈程度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德國人開始時還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空戰英軍的損失都比他們小得多,那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雷達的作用和重要性,德國人在發展和運用電子裝置方面遠遠落在英國後面。後來他們當然知道了。德國著名戰鬥機駕駛員阿道夫·加蘭說:“我們意識到皇家空軍戰鬥機中隊一定受到地面某種新裝置的控制,因為我們聽到指揮噴火式和颶風式飛機作戰的命令是非常熟練和準確的。”“這種雷達對戰鬥機的控制使我們感到意外,而且是非常慘痛的意外。”
英國空軍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就是扇形站,這是個地下神經中心,這個中心根據雷達、地面觀察和空中駕駛員獲得的最新情報,用無線電話指導“颶風”和“噴火”式飛機作戰。當德國人意識到這些之後,便把攻擊的主要目標對準備機場的扇形站。從8 月24 日到9 月6 日,德軍每天出動一千多架飛機。而英國空軍數量上處於劣勢,每架飛機的起飛次數多,飛行員感到疲勞,雖然他們英勇作戰,德軍的優勢卻開始發揮效力。英國南部的5 個飛機場均遭嚴重損壞:更糟的是7 個關鍵的扇形站有6 個遭到猛烈的轟炸,整個通訊系統已處於被摧毀的邊緣,皇家空軍的戰鬥力大大地削弱了。兩個星期內損失飛機446 架,飛行員死亡103 名,受重傷128 人,這意味著英國失去了四分之一優秀飛行員。丘吉爾對此十分焦慮不安。
這種情況如果再持續幾個星期,英國在空中就會失去有組織的防禦力量。但是,德國人這時卻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空軍元帥戈林忽然放棄對英國防禦空軍力量的進一步摧毀,從9 月7 日轉為大規模夜襲倫敦。這樣, 皇家空軍獲得了一個喘息的機會。這在後來,給德國入侵者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當然,戈林這樣做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自從8 月24 日他們第一次轟炸倫敦,次日丘吉爾便命令轟炸德國首都柏林。3 月28 日又派了更多飛機襲擊柏林,並撤下傳單,向德國人民宣傳:希特勒是給他們帶來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戈林把炸燬倫敦作為這一行動的報復,恰恰是拯救了被打得暈頭轉向的英國空軍。
希特勒對他的人民說:“我們要用夜襲來回答夜襲。當英國空軍扔下兩幹、三千或四千公斤炸彈時,我們將回報他們十倍的、一百倍的炸彈!”希特勒發誓要把倫敦和其它一些英國城市夷為平地。
在納粹頭子的指令下,德國空軍開始了對倫敦大規模的輪番轟炸,9 月7日投入了625 架轟炸機和648 架戰鬥機,飛到泰晤士河上空,開始向瓦爾維治兵工廠、煤氣廠、發電廠、倉庫以及幾英里的碼頭投下大量炸彈,這片地區立刻成了一片火海。錫佛爾鎮的居民被大火包圍,不得不從水路逃出來。
第一批飛機扔完炸彈飛回去後,第二批、第三批接著起飛,每一批是200 架飛機。轟作持續整夜。在最初的兩天夜間轟炸中,約有近三千人受傷或死亡。
連續一個星期沒有一天間斷,這個大城市遭到巨大破壞。
戈林元帥殺得興頭起來,不滿足於夜間轟炸,決定白天也不停止轟炸。
這便導致了又一場空中大戰。9 月15 日中午,200 架重型轟作機在600 架隴鬥機的掩護下飛臨英吉利海峽上空,飛向倫敦。他們沒想到英國皇家空軍在一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