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地位顯赫的大將,一是想助老朋友伍子胥一臂之力。擊敗楚國。伍子胥原是楚國人,因父親和哥哥被昏庸的楚平王所殺,逃難到吳國已有十多年,天天不忘要復仇。孫武答應做大將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已寫成一部兵書,這部書有始計、作戰、謀攻、軍形、兵勢等十三篇。他很想在實戰中檢驗一下,看看這些兵法在戰爭中效果如何,有沒有需要補充和提高的地方。
不過,孫武雖然答應做吳國大將,但心裡總有點不踏實。因為,他曾斬殺過吳王最喜歡的夏、姜兩妃子,他伯吳王會耿耿於懷,往後在共事中產生摩擦,弄得不歡而散。
說起孫武斬殺美麗的夏、姜兩妃,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事件。孫武初到吳國時,吳王經常請他講解戰術兵法。孫武列舉歷史上許多著名戰例,詳細剖析勝敗原因,吳王聽得津津有昧。不過,吳王並不盲從,聽不明白的地方,常常和孫武抬扛。比如,孫武說:“戰爭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軍事指揮者的本領,傑出的指揮者,調動千軍萬馬,像運用自己手腳那麼自如。”還說:“不僅如此,傑出的指揮者可以將一支弱兵變為強兵,即使嬌小的女子,也可以訓練得像兵士一樣堅強勇猛。”吳王不相信了,說:“女子怎能訓練成軍隊呢,不可能吧!”孫武說:“大王若不信,我們可以試一試,你把宮中的宮女、妃子交給我訓練,保證一個月後可上戰場!”吳王想看看孫武究竟有沒有能耐,答應了孫武的要求,把一百多名宮女、妃子交給孫武訓練。
孫武把宮女分成兩隊,讓夏、姜兩妃當頭目。他對宮女宣佈紀律,講明在軍事訓練期間,不管有任何理由,都要服從命令聽指揮,不服軍令者,以軍法嚴辦,處以斬刑。這些宮女、妃子平時寵慣了,只把孫武的話當耳邊鳳。特別是夏、姜兩妃。濃妝豔抹,嘻嘻哈哈,行動慢慢吞吞,就像逛山水一樣。
孫武要她們東,她們偏要西,媚眼不屑地瞧著孫武,孫武忍無可忍,將兩人以違令罪處斬。吳王痛失愛妃,嘴上下說,內心非常不快。要不是伍子胥及時做解釋工作,他準備禮送孫武出境了。
伍子胥看出孫武心存疑慮,便備了酒菜,和老朋友邊喝酒邊談心。他說:
“吳王開始確是很生你的氣。後來,我勸他說,‘孫武這樣做是對的,軍隊必須有鐵的紀律,不聽指揮,一盤散沙,怎能打勝仗呢。大王既然把宮女和妃子交給他訓練,那麼,她們就是他計程車兵了,將軍處罰違犯軍紀計程車兵,是天經地義的事。大王要稱霸中原,必需由孫武這樣的人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行呀。千萬不能為了兩個女人而失去一代名將!’吳王是個開明君主,一點就通,心裡氣俏了。後來,見那些弱不經風的宮女經過你訓練,果然英姿勃勃,他對你十分佩服。要不然,你又不是吳國人,他怎麼會放心大膽拜你為大將呢!”
孫武聽伍子胥這麼一說,覺得吳王還是育度量的,便安下心來,準備大展鴻圖了。
吳王拜孫武為大將後,設盛宴慶賀。酒席間,吳王說:“我平生之志,就是要稱霸中原,讓咱們南方人揚眉吐氣,而楚國自特地盤大,人口多,處處和我作對,所以,要達到稱霸中原的目的,必須擊敗楚國。另外,伍大夫一門忠良,為楚平王治國保疆立下汗馬功勞。可恨楚平王聽了奸巨費無忌讒言。殺了伍大夫父兄不算,還要斬草除根,追捕伍大夫。可憐伍大夫為了躲避追殺,逃到我們吳國,過昭關時一夜急白了頭髮。我一定要替伍大夫報仇,踏平楚國。不知孫將軍對伐楚之事有何考慮?”
孫武說:“楚國我們一定要打的。不過,迫害伍大夫的楚平王己死好幾年了,繼位的楚昭王精勵圖治,國力強大,如果輕易出兵,我們很可能會失敗。戰爭關係到國家的興亡和百姓的生死,需要考慮周全,經過周密思考後,才能決斷。一般人以為戰爭勝負取決於武力,其實不然,勝敗依武力決雌雄,這是下策,不戰而勝才是上策!”
吳王感到奇怪,問:“打仗就是兩軍對陣以決勝負,不戰如何決勝負呢?”
伍子胥也弄不明白,催促孫武道:“你有什麼高招,快說出來讓我們聽所。”
孫武微微一笑說:“勝利之道,有四種手段。第一,伐謀,就是事先探明敵人的意國,先發制人,以求精神上壓倒對方,使敵人喪失鬥志,從而獲取勝利,此法為上策。第二,伐交,就是詳細研究敵國有哪些同盟者,粉碎他們之間的同盟關係,從而削弱它的力量,此法為中策。第三,伐兵,即戰爭,用武力取勝,屬下策,第四,伐城,攻城得勝,由於敵人堅守,要付出很大代價才能取勝,這是下下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