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的糟糠妻,一邊是自己最最寵愛的美嬌娘,她們十幾年來一直針鋒相對,什麼事情都能鬥個你死我活,自己幫哪邊都是自己不對,乾脆撒手不管了。
“玉琴她雖然曾經做過對不起你的事,可她畢竟跟了朕快三十年了,廢了她的話,難以止住悠悠眾口。但你對四公主做的事,朕也同樣沒有追究不是嗎?而且,朕為了愛妃你,不也是沒有立皇後所生的皇子為皇儲嗎?”
皇後所生的四公主,在三歲的時候,被貴妃找人施法。到了現在,公主殿下依然是瘋瘋癲癲的模樣,看得正宮娘娘心都碎了。
“可皇上也沒有立松兒為太子啊!”顏貴妃沒好氣地推開灰白頭髮男人的擁抱。
準確來講,蘭俊還沒立任何一位皇子或親王為太子,雖然自己屬意燕王。可是皇後尚未離世,理應從東宮娘娘所生的三位王爺中選其中一位,作為帝位的繼承人。貿然選庶出的蘭松為太子,確實違背了祖宗禮法。不過,蘭松作為唯一一位非皇後所生,卻被立為親王的皇子,在蘭俊心中佔有怎麼樣的地位,簡直就是顯而易見。
皇帝便想從蘭楨,蘭枉和蘭柏中挑一人,作為隨中央大員入川監督的人選。皇後最寵愛蘭柏,受不了麼子吃半點苦頭。至於趙王本人,從小被寵得天上有地下無,夏天嫌熱冬日怕冷,比公主還嬌氣,不行。至於蘭枉,個性過於粗枝大葉,這不是問題,最大的毛病是貪。韓王在臺面下賣官鬻爵的事從來就沒少幹,每個進京面聖的地方大吏,哪個有那個狗膽,敢不到韓王府裡去孝敬孝敬,蘭枉都要這些家夥吃不了兜著走。
因此,韓王聽到父皇要派遣自己入川,這巴蜀之地從來就是窮山惡水,即便自己吃拿卡要,也不會撈到什麼油水。心裡的算盤劈里啪啦地打了幾番,蘭枉便向父皇稟告自己近日生病,一直在府中養病。其實呢,自己是非常樂意為父皇南下參與治水的,不過太醫有醫囑,自己儘量少出門不要吹到風。
哎,皇帝對這兩個兒子是沒多少寄望的了,最後蘭俊只好讓長子晉王入蜀了。其實,蘭楨這孩子,跟那些不靠譜的皇弟們比起來,真的算是好孩子了。在齊王府那些年,主動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為人和善,生性溫順,孝敬父皇母後。如今是二十七的人了,唯一一次頂撞父皇,就是當年為了不讓蘭梅去西狄當質子。也恰恰是這一件事,讓蘭俊下定了主意,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蘭楨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蘭梅那個賤種,當年自己沒讓人送他到黃泉陪蘭玫,已經是蘭俊的大發慈悲了。皇帝不能容忍那個害死自己父親的歹人後裔,像他的生父殘害蘭政那樣,禍害自己的親兒蘭楨。
晉王接到皇帝的聖旨,要自己跟隨工部的官員們,一同前往巴蜀,監督治水救災。接旨以後,蘭楨立即命府中僕人收拾行裝,不日與其他幾位大人匯合,踏上南下之路。
(11鮮幣)108
蜀河流域受洪水侵害的多個縣城,得到地方大員的同意之後,都紛紛開倉賑濟災民。而且,承蒙皇恩浩蕩,這些受災地區的災民們,今後兩年的稅負被豁免了。蘭楨來到蜀地,親眼目睹此地災情,深切地體會到,洪水帶給百姓的災難是多麼的巨大,多少人因為洪水而淪落到妻離子散的地步。家園被大水毀於一旦,十幾代人慘淡經營的一畝三分地,就被大水輕而易舉地破壞掉了。
數位中央大員甫一進入巴蜀境內,立即視察災情,經過多次的討論,在洪水退去的第三天,便對地方官吏下達指令,使其負責把當地百姓組織起來,參與到救災的活動之中。經過接近兩個月多月的重建修復工作,大部分受災的地區都已經恢復了原樣,鄉里城鎮之間的道路也重新暢通了起來。
結束了救災工作,現在也該到了大家一起坐下來,好好研究如何治理蜀河的時候了。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和討論,工部侍郎和巴蜀的水利官員一致同意,決定在蜀河上游的川江鎮這個地方,修築堤壩和分流所需的人工河道,這就意味著,川江鎮上五十萬的人口,必須放棄自己的家園,搬到臨近的縣鎮中去開始屬於他們的新生活。搬遷鎮上的居民耗費了不少時間,這項大工程也需要很多很多的人手,幸好川地作為人口大省,在人手這一方面上並不是難題。然而,雖然巴蜀自古便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但事實,川地本身的情況實在是配不上這個美稱。此地不僅沒有江南二府以及東南諸郡富饒,甚至連南部沿海的安南,每年上繳的糧餉也比巴蜀要多得多。箇中原因,跟巴蜀當地人的性格不無關係。巴山蜀水淒涼地,艱難的環境造就了巴人樂天知命的性格。對於川地的子民而言,與其讓他們為了多收倆畝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