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 頁)
看釆蘩和蘀兮就是榜樣,沒有讓歡喜和麗兒她們是例外的。”
葉勝男思思默默好一會子,才道:“三爺是早知道會如此,這些年屋裡才沒有通房的?”
薛雲上長噓一口氣道:“都是大好的年華,何苦害了她們的。也罷,事到如今我這一畝三分地總算是安生了。”
經此一事,葉勝男做事兒倒是越發的謹慎了。
至此暫且不提王府之事,說一說朝堂之上。
大爺薛雲起有意借如今聖恩正隆的泰昌伯之手舉薦,正正當當地入六部當差,沒想後宅卻出了這樣的岔子,讓他的謀劃功虧一簣。
泰昌伯也知是自家女兒理虧,只是到底是自己的骨肉,便伏低做小几次三番來王府,只求王府能瞧在他的臉面上高抬貴手讓女兒與姑爺和離,為女兒保全最後一點子名聲。
可二爺薛雲來正羞憤當頭,恨不得吃了蘇二奶奶的心都有的,如何還能理睬,自然幾次三番駁了泰昌伯的臉面。
泰昌伯面上不敢有怨,可心裡是如何作想的,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從大爺薛雲起幾次欲登門造訪,泰昌伯都抱病不見,便可見端倪了。
而薛雲上有鄭國公府在朝中周旋。
鄭國公雖不如泰昌伯這般深得聖上寵信,到底門下還是有些人能在皇上進言的。
那戶部的差事自然落薛雲上頭上了。
只是薛雲上入戶部當差沒幾日,江南兩淮鹽課便出了件大案。?
☆、第 30 章
? 那日皇帝收到新任江南鹽政龐大元的密奏,其中奏報:“上年友公奏請預提甲X年綱引,令地方各商每引繳納銀兩,三兩四兩不拘,以備公用。共繳貯運庫銀三十二萬三千有奇。”
密奏中所提的友公,正是龐大元的前任鹽政。
而綱引,又俗稱鹽引。
民間鹽商若要販營鹽業,必得具有鹽引,否則便要以販私鹽而論處。
前鹽政友公友大人以甲X年鹽引不足為由,奏請預提次年鹽引份額,得銀三十二萬有餘。
皇帝得奏報,一時竟想不起有這筆項數的,便急令戶部查閱歷年文件。
戶部徹夜查詢,竟未能找到相關的文冊。
可見這筆預提鹽引項數的貓膩。
皇帝暗自打算了一番,又唯恐打草驚蛇了,便密令江蘇巡撫石寶通,會同龐大元密查此案。
石寶通與龐大元徹查方知,那三十二萬兩銀子不過是冰山一角,故此不敢隱瞞,如實呈報皇帝道:“兩淮預提鹽引之法已有二十餘年之久,早成舊例,其中所得共計一千多萬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