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部分(第3/4 頁)
一股洪流;聲震雲宵。每個秦軍士兵的激情在這一聲聲吶喊聲中迸發到了激致。
“糾糾老秦;衛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秦軍的戰歌在城頭之上響起;繚繞於天地之間;經久不息。
趙國中軍大旗之下;荊如風策馬而立;在他的身邊;河東郡守趙晉也相隨在一側;聽著遠處函谷關城頭之上傳來的聲聲軍歌;荊如風的身體微微顫抖;竟是老淚縱橫。
“荊大將軍;您怎麼啦?”趙晉略感詫異;問道。
伸手抹了一把老淚;荊如風不好意思地搖搖頭;”老了;也脆弱了;二十多年了;我終於可以從函谷關堂堂正正的打回去了;怎能不感慨萬分;感謝老天爺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啊;我已經快要七十了;如果不是這次機會;我想我這一輩子;永遠也不可能再回到故鄉咸陽;再去看一眼那裡曾經熟悉的街道了。”
“大將軍有肯定的把握能攻下函谷關?”趙晉到現在;仍然是有些懷疑。
荊如風自信地笑了笑;”聽;這是秦軍的戰歌。”
“我知道;這些年;我的耳朵都聽起繭了。”趙晉不以為然地道;他的封地與秦人比領;隔三岔五便要與秦人幹上一仗;秦人戰歌如何不熟悉。
“再聽聽;仔細感受一下。”荊如風呵呵笑道:”看這一次的戰歌與你平時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趙晉詫異地看了一眼荊如風;側耳仔細聽了半晌;心中略有所感;”這歌聲之中似乎多有悲壯氣息;而少了以往這歌中一往無前的氣勢。”
“對了!”荊如風拍掌大笑;”趙郡守果然是知兵之人;秦軍勢大;這些年與我趙軍對壘;負少勝多;所以以往他們在唱起戰歌之時;心中多抱有必勝之念;是以歌聲之中自有一往無前的氣勢;但今日他們有堅城可依;卻依然只見悲壯;而無勝念;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他們的兵力嚴重不足;不足到連他們自己也不相信自己能守住函谷關;所以;我們一定能攻下函谷關;區別就是時間的長短而已。”
“當然是愈快愈好!”趙晉被荊如風一翻話說得頓時也信心百倍起來;”多拖一天;便有可能生出變故;當年趙大將軍功虧一簣;時至今日我每每思之;仍是扼腕長嘆啊!”
“這就要看我們兒郎們的戰鬥力了!”荊如風道:”如果我估計不錯;城中兵力不會超過五千人;我以十倍之軍攻之;遲則三五日;短則一兩日;必破函谷關。”
“好;破了函谷關;趙某定要與荊大將軍在函谷關內一醉方休。”趙晉大聲道。
“一言為定!”荊如風大笑著;舉起手臂;厲聲喝道:”傳令三軍;進攻。”
戰鼓之聲驚天動地;函谷關上下;烈焰沖天;濃煙遮天蔽日;數萬趙軍蜂湧而上;向著阻擋他們腳步的函谷關發起猛烈的進攻;城上;秦軍士兵們高唱著戰歌;奮勇還擊;城上城下;羽箭往來如飛蝗;羽箭的嗡嗡聲;床弩的尖嘯聲;投石機投出的石炮沉悶的聲響;戰士們搏鬥時的怒吼;垂死時的慘叫;使得函谷關頃刻之間變成了修羅地獄。
天際之處;熾熱的太陽漸漸失去了溫度化為一盤金色;緩緩垂落;一天的時光;便在無休止的搏殺之中轉瞬即逝;城上城下;積屍累累;函谷關卻依然傲然屹立於金色的光線之下;伴隨著陣陣收兵的金鑼之聲;趙軍潮水一般退了下去;露出了遺留一地攻城器械和無數的屍體。
城頭之上;重光無力地坐下;手中的刀早已捲了齒;如同鋸子一般;身上鎧甲也是處處殘破;血跡斑斑;不知是敵人的鮮血還是自己的傷勢;一坐下去;幾乎就不想再站起來。
“將軍;您看!”身邊;同樣累得坐倒在地上計程車兵們忽然驚呼起來;在函谷關的左右兩則遠處;各有三道濃煙從地平線上升起;直上雲宵。
“三道狼煙!”重光悲傷地低下了頭;長平城;陽豐城已經失守了;從現在起;函谷關將再無側翼掩護;看樣子;趙軍河東大營的十萬大軍已經傾巢而出了。
趙軍大營;趙晉臉色很是難看;白天的拼死搏殺;讓他看得有些心驚膽戰;雖然他一直處在戰事的前沿;但真正上前線目睹這種殺戮卻還只是第一次;往日;他只是在後方負責為前方將士籌措糧草而已。
“大將軍;我們能打下函谷關麼?”他又變得有些不自信起來。白天;秦軍的戰鬥力再一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映象。
“當然能;明日必破之!”荊如風意態悠閒;”今日雖然無功;但已重創函谷關守軍;我仔細觀察了關內守軍最多不過三千人;便算是兌子;我也吃定了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