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部分(第2/4 頁)
哈哈;有什麼比將辛辛苦苦一手強大起來的國家一擊而潰更好的報仇?”
看著荊如風如癲似狂的大笑;帳內幾人身上都不由自主地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我已經決定;要對函谷關發起總攻;拿下函谷關;直逼咸陽。”荊如風霍地站了起來。
“是不是要先上報朝廷;等朝廷做出決斷?”趙晉問道。
“來不及了;我們一邊出動大軍行動;一邊向朝廷稟明;時機稍縱即逝;要是秦國大王子被擒被殺;蒙恬沒有了可以效忠的主子;他可就不會動了;他不動;李信自然就回來了;那我們就白白地失去了這個大好時機。”荊如風大聲道:”我荊某人等這一天等了二十年;可能餘生都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第九百八十七章:煌煌漢威(111)
平靜了許久的河東戰火驟起;十萬趙軍傾巢而出;向著函谷關湧來;荊如風一反往日謹慎小心的作風;兵分三路;自己率主力直撲函谷關;趙希烈攻長平城;而李明駿則攻陽豐城。
長平;陽豐兩地是函谷關的兩翼;在數年之前;趙牧險些攻克函谷關一役之中;首先拿下的便是這兩地;不過當時的長平和陽豐還沒有建城;而是設有兩個軍寨;當年因為這兩地的失守讓函谷關側翼大開;在那一戰結束之後;秦人便開始在此兩地駐城;經過王逍;李信兩任大將軍的努力;陽豐城和長平城平地而起;成為了函谷關側翼的有力屏障。
欲下函谷;必先下陽豐城與長平城。
函谷關城牆之上;秦軍將領重光滿臉憂色地看著遠方如同蝗蟲一般捲來的趙軍;敵人來得太巧了;就在數天之前;李信大將軍突然率領主力離城返回咸陽;據說是咸陽那邊兒出了大事兒;大王子圖謀造反;欲在咸陽不軌;李信大將軍奉王上詔令;率軍回咸陽平叛;雖然大將軍為了迷惑敵軍;將函谷關以及左近的軍隊採取分批出發抵約定地點集中的策略;但顯然並沒有瞞過趙軍的耳目;敵人;適時而來。
重光並不是函谷關的守將;先前他本是長平城的主將;李大將軍離開之前;突然一紙調令將他調來函谷關擔任守關主將;從長平到函谷關;雖然說是大大地提了一線;但重光心中卻殊無喜悅;因為他剛剛抵達;趙軍便已攻到了這裡;他甚至連麾下的將領都還沒有認全;對於函谷關的城防也極不熟悉。
更重要的是;現在函谷關中;只有三千秦軍將士。三千秦軍守長平抑或是陽豐;那是綽綽有餘;但用來守函谷關;兵力那就捉襟見肘了。重光想不明白;為什麼知兵善兵的李大將軍會想不到趙軍將引兵來攻;哪怕是以防萬一;也應當在函谷關中留下至少一萬兵力防守。
三千人;他便只能死守關牆;而如果有一萬人的話;那他不但能守;還能適時出擊;有攻有守;方是守城之道啊;一味死守;終是會有被攻破的一日。
“派出去的信使回來了沒有?”凝視著城下愈來愈接近的趙軍;重光沉聲問道。
“回將軍;信使在外遭到趙軍斥候的截殺;身負重傷逃了回來;只帶回了李大將軍的一句話。”
“說!”
“人在城在;城亡人亡。”身後的聲音有些顫抖。
重光的身子微微一抖;從這句話中;他聽出了李信的意思;看來咸陽城中的局勢遠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嚴重;否則李大將軍絕不會連函谷關都棄而不顧了。李大將軍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清楚;抵抗到底;爭取時間。這讓他想起了數年之前;嬴騰大將軍戰死的那一戰;也是在函谷關城頭;為了爭取時間讓秦國的大戰略得到實施;嬴騰大將軍當場戰死;從咸陽率領援軍趕到的大王也負多處傷勢;但那一戰;徹底扭轉了秦國的戰略局面;將匈奴幾乎從這片大陸之上抹去;從那以後;匈奴再也沒有做為一股勢力重新出現;不得不依附於現在大漢王國的高遠而得以生存。
現在;輪到自己了。
重光並沒有為此感到憤怒和傷悲;想反;他只覺得渾身的血液一下子沸騰起來;能再一次重複嬴騰大將軍當年做過的事情;這是做為一名秦軍將領的榮光。
“遍城傳李大將軍軍令;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重光嗆的一聲拔出了腰間佩刀;”即便全員戰死在函谷關頭;也絕不後退一步;告訴我們計程車兵;嬴騰大將軍的英烈此刻正站在城樓之上;注視著我們秦軍兒郎;不要墜了嬴老將軍的臉面。”
“遵命!”身後傳來的聲音不再有顫抖。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隨著傳令兵的大聲呼叫;一聲聲重複將領的聲音在函谷關城頭響起;漸漸地匯聚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