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第2/4 頁)
氣。”
正說著史憲忠匹馬到了大營,頓時被盧楨部將圍住,眾人紛紛替主將叫屈,史憲忠被逼無奈,只得當眾應承道:“諸位放心,某一定稟明太保和總長,給諸位一個交代。”好說歹說總算勸住了眾人。安撫了盧楨,又去見石雄,石雄卻以鼻子有傷,不肯接見。史憲忠無奈回營,孰料這日深夜,石雄大營裡又有數名將領領著兩三百人到盧楨營前叫陣,雙方劍拔弩張,幾乎火拼起來。
幸得燕山總管府兵馬使錢多多出面調停,才沒有釀成大禍。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史憲忠不敢隱瞞毆鬥之事,令書記起草文書如實稟明常木倉,三日後,大營來了一隊護軍虞侯,將石雄及一干牙將帶去鐵州問話。
又隔了幾日,傳來訊息說石雄已奉命回遼東城述職,所部由史憲忠接管指揮。
按照原定計劃,石雄在鐵州走個過場後,便會回到崇安,率領三千精銳繞道進攻上京城,但他人一到鐵州就被常木倉扣住,不容分說地送回了遼東城。
石雄怒氣洶洶,見到李茂後賭氣說常木倉收了大石牧的黑錢,投敵叛國了。李茂笑道:“酒後打架,是誰先動的手?你倒有理了。”石雄辯道:“打架是假,用計是真。”撕破貼身衣裳取出史憲忠和盧楨的聯名信,李茂看過這封信,隨手往案上一擱,笑道:“你們出的這計謀只能騙騙三歲小兒,大運戎雖然年輕,卻是少有的將才,你瞞不過他。此外,為了圍攻高蘇,大石牧放開渤海北部邊境,任由靺鞨人南下搶掠,如今崇山之北的林中都是蠻人,你那三千人進去容易,只怕出來難。這些你可曾都想過。”
石雄道:“縱然計謀不能施行,他也不該把我送到遼東來,前線戰局膠著,我怎能擅離職守?”
李茂道:“是我讓常總長把你送來的。目的是要演一場戲給潛伏在咱們身邊的人看。”
石雄道:“這麼說咱們身邊真的潛伏著他們的耳目?奶奶的,我一直就覺得不對勁,神通廣大的右廂怎麼突然就啞了、聾了呢。是什麼人,查出來沒有?”
李茂道:“是什麼人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趕緊回崇山前線,指揮你的兵馬,準備攻打上京。不過你醉酒肇事,毆打同袍,罪不可恕,我要先治你的罪。”
石雄嘿嘿一笑,道:“治不治罪的我無所謂。只是要打上京,談何容易?大運戎、李卓都是用兵謹慎之人,兩個王八蛋藏在高壘深壕內就是不露頭,我有什麼辦法?”因見李茂目光堅定,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忽而一喜,道:“我明白了。”
石雄腦子轉的快,方闖死後,傳說李愬主動請纓東征,此後忽然就沒有了訊息,不僅他沒了訊息,連方闖的那支兩萬人的大軍也沒了訊息,渤海戰局如此艱難,李茂絕不會讓千里迢迢趕來的兩萬生力軍躺著睡覺,把李愬和這兩萬人這麼一湊,石雄忽然就明白了什麼。
李茂不說,他也不問,立即收拾回崇安前線,至於降職記過什麼的,他毫不在乎,只要能打勝仗,轉眼就什麼都回來了。
大和元年,九月中,大唐右僕射、檢校工部尚書、營平觀察使、東征渤海諸軍副都統李愬率兩萬大軍攻破渤海國都上京城,擒獲國王大石牧以下王親貴族、三省高官一千三百人。
月底,石雄、史憲忠、盧楨、錢多多四部聯兵大破大運戎、李卓、高森淼於崇安城下,斬首三萬級,俘獲國公、都領、刺史以上高官三百六十二人。
至此渤海舉國精英損失殆盡,百年營聚拱手易主。
十月初,石雄三部大軍與李愬勝利會師於上京城下。
李茂吸取了在新羅的教訓,沒有從大氏子孫中挑一個恭順的立為國王,而是直接化渤海舊地為大唐州縣,設安遠、龍泉、扶余三節度使管轄其地。
龍泉節度使轄原渤海國龍泉府、顯德府、銅州、郢州和龍原府,這裡原是渤海國的核心地帶,經濟發達,人口稠密,李茂奏請以李愬為節度使。
李愬無疑是此次東征的最大功臣,是大唐的功臣、忠臣,但卻非是李茂的私臣,李茂推舉他為節度使,一則他的功勞最大,獎功罰過,理當有此獎勵;二則李愬是唯一不主張把渤海國國庫搬到遼東或幽州的將領,這點充分證明了他的目光和胸懷。渤海新定,國民需要安撫,若把國庫搬回遼東,百姓難免又要蒙災。渤海現在是大唐的州縣,百姓是大唐的臣民,新附之民不可待之太過苛刻,這是李茂用鮮血換來的教訓。
最後一點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內保處告訴李茂,李愬身患惡疾,大限就在這一兩年。
東征的第二功臣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