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4 頁)
心裡卻好笑,李結費盡心機來見自己,明明是為了一件火燒眉毛的事,卻繞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與之相比,李淳直擊要害,倒顯得更有帝王氣概。
皇太子李誦中毒失聲,身體殘弱,在位必不長久,他若賓天,誰是帝王的人選,這才是李茂需要關心的。
就感情來說,他更傾向於李結,但理智告訴他,或許李淳才是更好的選擇。
被罷官的細節他不想跟李結多做解釋,就撒了個謊說:“我想過了,若去遼東,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去多有不變,不如鬧他一場,以戴罪之身,或庶民的身份前往,更有便利。”
李結道:“話雖如此,對茂華兄卻是十分不公平。功名利祿,棄置容易,得來就難了。”
李茂道:“大丈夫成大事不拘小節,但能光復遼東故地,我個人的安危榮辱又算的了什麼。”李結動情地說道:“李茂華忠貞體國,不記榮辱,大丈夫也!他日不論成敗,不論榮辱,李結都認下你這個好兄弟。”
李茂呵呵一笑,望著李結,不說話。
李結尷尬地笑了笑,這才說道:“你定是要笑我不爽快了,委實這件事……太難啟口。”他深吸了一口氣,又道:“你若不幫忙,天下便要大亂了。”
繞了半天,終於到了正題。
正經話沒說出來,李結的眼圈卻紅了。
李茂故作鎮定道:“大王有話慢慢說,但有效勞之處,茂絕不推辭。”
李結擦擦眼淚道:“昨日天子數度昏迷,今晨又昏倒於中和殿,諸御醫束手無策,大行之日不遠矣。”
天子身染重疾,京城早有傳言,卻一直沒個確切的說法,而今從李結口中說出,李茂不免吃驚,一個六旬老人在這異常寒冷的冬天,連連昏迷,這絕對不是什麼好兆頭。
天子是天,天子駕崩那就是天崩地裂,容不得他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李茂言道:“此乃皇家家事,外臣豈敢置喙?大王要臣下幫什麼忙,又怎麼幫?”
李結道:“父王備列東宮二十餘年,去歲遭歹人陷害,身染奇毒而致失聲,朝中有人再興廢立之議,欲藉機發難,廢黜太子。幸得天子聖明,才未讓小人得逞。而今天子病危,中外隔絕,怕只怕有人趁機發難,再謀廢立。倘或奸計得逞,豈是一門的榮辱,整個大唐也將萬劫不復了。茂華兄,而今能救太子和大唐天下的只有你了。”
李茂字斟句酌道:“太子是仁德太子,受天下臣工愛戴,便是有宵小之輩意圖不軌,我想也是不可能得逞的,大王勿要驚擾。值此危難時刻,小臣以為大王一動不如一靜,免得給有心之人以口舌。”
李結目瞪口呆,絕望地搖著頭,叫道:“我當李茂華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事到臨頭,也只會明哲保身,這樣的話你怎麼能說的出來?你……”
一支血箭從李結口中****而出,他身子一晃,摔倒在地,李茂趕緊將他扶起,李結抓著李茂的手不放,眼含著熱淚,哀求道:“大唐的興衰就在你的手上,茂華兄,要以天下蒼生為念啊。”
李茂喚入青墨和摩岢神通扶李結去休息。
少時,青墨回報李結已走,李茂嘆了一聲。青墨道:“不知他出了什麼條件?”
李茂嘆道:“他用一頂大帽子扣住我,卻什麼好處都不給。”摩岢神通道:“他雙手空空,能給什麼?”
青墨白了摩岢神通一眼,道:“你懂什麼,正是什麼都沒有才要捨得給,連句大話都沒膽量說,這樣的人還能結交嗎?”
李茂又嘆了一聲。
太子備列東宮二十餘年,仁德之名廣佈天下,天下臣民早已視他為皇儲的不二人選,天子在這個時候生出廢立之心,究竟是出於本意,還是被他人蠱惑,抑或是被人要挾所致?
禁宮深似海,外人難測其中隱秘。
李結說的也對,若太子不幸被廢黜,非但他這一脈子孫將來沒有好下場,更是要動搖國本。
皇家內部如何腥風血雨,暫且可以擱置一邊不論,但遺禍所及,必然震動天下,大唐積弊已深,再不思振興,大勢去矣。
李茂回想那日在少陽院覲見太子李誦時的點點滴滴,心裡想,若非被奸人算計而染重疾在身,李誦或者會是位好皇帝。
他所掌握的情報顯示,李誦諸子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團體,這個小團體眼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確保太子能在李適死後順利登基,這個小團體的核心人物就是廣陵王李淳。
李茂進京後曾聽到一個傳說,說當年李適抱幼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