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平時自己隨身攜帶的寶劍與之對砍,沒想到,只是三個來回,只聽見“鐺”的一聲,自己那把寶劍就成了兩節,一節在下人手裡一節掉在地上,在觀自己手握的馬刀,既然毫髮無損。
“寶刀啊,寶刀,這澳洲鍛造之術果然不同凡響,就是那倭刀恐怕也不能與之匹敵。”
兩樣寶貝被鄭大公子收進房中,好好地保管了起來,後來在一想,這澳洲人送的禮物比較多,貌似還有一本訓練軍士之典,不妨看一看。
這一開啟鄭公子就被裡面的訓練之法給吸引住了,雖說看起來毫無實際作戰之用,但是隻要仔細一番推磨還是能看到其中有序可尋,就比如這簡單的正步走,看似簡單至極的一個動作,但要讓幾十人幾百人甚至千人做到一致那還是很難的,可是書裡就明言澳洲軍隊能如此。
雖然鄭大公子有些不信,這書中所寫並不是親眼所見,怎能當真,當他無意中看到劉雲帶來幾名隨行人員在門口換崗時走的步伐後,就不得不信,在下船之時他就看出這幾人不是普通的隨行人員,面板黝黑,不善言語,且走起路來步伐有序,肯定是經過專業訓練的侍衛,當看到他們換崗時,鄭公子信了。
步兵操典和火銃都是劉雲有意而為送給鄭大公子的,這國姓爺在眾人的心裡感情可不一般,手握重兵,只要倒戈清廷也是一番大員,榮華富貴自然是不用說的。
在當時全國性的大投降的環境下,他能堅持本心,以一己之力抗清就說明其,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要是能夠用現代軍隊戰術和方法去影響這位民族英雄,對未來澳洲干涉大明與滿清之間的戰爭可謂不同凡響。
此時年輕的國姓爺還涉世未深,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一干澳洲老們給算計上了,成為其中一枚棋子,帶著劉雲等人騎著馬來到城郊踏青。
“劉大哥,前日您送小弟如此寶貴之禮,真是讓小弟受益匪淺,想必這澳洲戰艦能炮擊巴達維亞,恐怕也不完全靠的是船堅利炮,這軍隊勇武也非同一般吧。”
鄭大公子因為和劉雲比較投緣,已經稱上了大哥,而不是大人,大使,這樣也顯得兩人關係更加親密不少。
“公子過獎了,這陸軍操典算不上什麼好東西,只是一本普通的訓練手冊,在澳洲大街小巷的書店都能買到,你要是想看,等下次我從本土在給您弄幾本,炮兵要素,陸軍建設標準,等軍事著作,這些都是根據我國曆代軍事將領實戰經驗編匯而成。”
“如此,那就謝過劉大哥了,只是觀書中之語就能看出澳洲軍隊的強大,小弟真想隨大哥一起去澳洲本土看看。”
鄭大公子一臉對澳洲的羨慕之情,毫不掩飾,此時他已經知道澳洲不當當只是火器犀利,還有鍛造營造之術更是了得,光是聽到那艘能無帆而動,不靠人力船槳滑動,靠一種叫蒸汽機的東西驅動的船就好奇不已。
他怎麼都想不明白水燒開了的蒸汽怎麼能推動的瞭如此一艘大船,不過據鄭家在巴達維亞的眼線來報,的確如此,人家就是不需要風帆和船槳就能前行,而且那名探子還化妝成商人,上到那艘大鐵船上親自參觀過。
對於鄭大公子這樣一個出生在靠海上貿易來獲取大額利潤家族的人來說,對船的感情不是一般人可比的,鄭家能有今天,完全和船是離不開的。一艘不需要人力和風帆就能行駛的船對於鄭家來說意義非凡。
他曾經研究過澳洲人之所以敢,以一艘戰艦挑戰整個荷蘭駐巴達維亞艦隊,除了靠的是火炮犀利之外,還有船舶快速的移動速度,能夠馬上在這一地點打上一炮,立馬開到第二個防禦陣地進行攻擊。
看著鄭公子因為無法去到澳洲有些沮散的表情,劉雲有意的好心安慰了一句:“鄭公子何須沮喪,來日方長,一定有機會到澳洲參觀訪問,現如今咱們兩家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好現在的關係。”
“恩,劉大哥說的是,來日方長,小弟一定有機會踏上澳洲的土地。”
第84章利益交換
到達泉州已有數日,劉雲等人在鄭大公子的帶領下已經將泉州古城參觀完畢,也就沒有必要在去重遊一番,畢竟眾人不是啥民俗建築研究專家,對那啥閩南特色的建築去進行研究。
那封蓋有澳洲共和國外交部的友好訪問國書已經透過鄭鴻逵,呈上了京城,至於皇帝會不會接見,還不好說,就大明朝廷陳腐的辦事能力,一級經過一級,恐怕到皇帝手上起碼也得半年之後了。
所以,劉雲並沒有打算長期待在這等候大明皇帝的召見,自己可還是有很多大事等著呢,商量過後決定,在此留下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