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第2/4 頁)
她家裡不但從暹羅進口糧食,也向暹羅出口糧食。這倒不是說他家裡閒得沒事幹,這都是市場需要。
中國現在進口糧食的數量也不少,這並不是說中國的糧食不夠吃。中國現在的糧食產量人均一噸達不到,人均半噸卻是有餘,就算是飯桶也夠吃了。進口糧食主要還是一個口味問題。沒辦法,現在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解決了“吃飽”的問題之後,想的就是“吃好”了。作為大吃貨帝國的人民,不吃遍天下,對得起這個頭銜嗎?
吃貨們吃膩了國內的糧食,自然就想換換花樣,暹羅的香米和甜玉米,在國內是很受吃貨們歡迎的。而暹羅的糧食產量也是有限的,把自家糧食大量賣給中國了,自己就不夠了,所以也要向中國進口。這也是一種經濟流動,這麼轉一圈,大家的雞的屁都上去了嘛,賬面上也好看啊。
在沙發上滾了一會兒,龍小萱突然想到什麼似的,一下子坐了起來。“嗯,只是在這裡想不是辦法,報刊、電視、收音機的資訊還是太少,而且時效性不太好,還是去電子社群看看吧……”
“小潔,我去電算服務公司……”龍小萱走出辦公室給自己助手打了個招呼。
“好的表姐,你記得回來吃飯啊……”衣小潔是個十七八歲的妹子,相貌中等。這是她表妹,被她從鄉下拉來給自己當打工的。這家珊瑚食品批發公司其實一共也就八個人,龍小萱自己身兼經理、營銷、會計和看板娘,三個業務員,一個出納,兩個庫管、兩個司機。衣小潔就是業務員之一,他們的任務就是出去跑業務、收款、提貨,還有留在公司站櫃檯。
看到龍小萱出來後,衣小潔就說道:“表姐,我們為什麼不在雲南或暹羅開公司,那邊多熟啊。你看俄國這邊生意也不好做,好的擠不進去,擠得進去的利潤又不高,現在我們連創業貸款都沒還完……”
“這不才一年嗎?暹羅才1050萬人,俄國這邊1500萬,而且這邊還靠著蘇聯,我相信還是會有機會的。”龍小萱不服氣的說道。其實原本她家裡是打算讓她回家幹,但是她心大,想試試自己的能力,就自己跑白俄來了。當然她只是為了檢驗自己的能力,還沒中二到什麼都和家裡反著來,也正是因為龍小萱對食品圈子很熟悉,所以她創業也是選了這行。
順便說一句,為了區別紅白兩鵝,現在通常是把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或白俄,而把紅俄簡稱蘇聯。
龍小萱坐上她的電動車,向葉卡捷琳堡市區駛去。沒錯,她的代步工具是一輛中國產的“速達牌”電動轎車,只能坐兩個人的微型轎車。速度比不上內燃機汽車,但勝在價格便宜,而且不用加油,在市區使用是非常合適的。
其實電動車的歷史比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要早幾十年。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於1834年製造出第一輛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在差不多的時候,蘇格蘭人羅伯特?安德森也發明了電機驅動的馬車,這是一輛使用不能充電的初級電池驅動的車輛。世界上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電動汽車是於1881年誕生,發明人為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這是一輛!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車,電池可以充電。
在原時空的歷史上,從19世紀末期到二十年代期間,在早期的汽車消費市場上電動車比內燃機驅動車輛有著更多優勢,比如無氣味、無震盪、無噪音、不用換擋和價格低廉,這形成了以蒸汽、電動和內燃機三分天下汽車市場的格局。到了二十年代之後,隨著世界石油的大規模開發和內燃機技術提高,電動車在就漸漸地失去了優勢。汽車市場逐步給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所取代。只有在少數城市保留著很少的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以及很有限的電瓶車。
電動車的發展從此停滯了大半個世紀。到了九十年代,隨著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大氣環境的汙染嚴重,才讓人們重新關注起幾乎被遺忘的電動車。
原時空的電動車之所以被內燃機汽車取代,沉寂大半個世紀的主要問題就是電池的問題。鉛酸電池的價格便宜,但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就太坑了,而且充電時間太長,維護也不方便。鋰電池等新型電池效能倒是完爆了鉛酸電池,但同時價格也完爆了鉛酸電池。在價效比上,實在無法和內燃機汽車競爭。
當然,既然文總已經來,本位面的歷史自然就不同了。隨著高能電池的量產,電動車這種東西自然就發展起來了。在高能電池從“鐵龍”升級到“銅龍”之後,電動汽車更是迎來了大發展的機率。
到了現在,建國初期在國內到處可見的熱球機汽車,幾乎已經完全退出市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