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第2/4 頁)
術思想都更加先進,修出的烏龜殼比起一戰前強了不知多少。
以前的要塞還有很多土石建築,只有部分鋼筋混凝土。但現在的那些要塞都是清一色的鋼筋混凝土了,還都是高標號水泥。這鋼筋混凝土還只是最起碼的,在一些重要位置上,列強們更是不惜工本的加上了裝甲鋼板。
這樣的烏龜殼是相當難啃的。比如在原時空的二戰,德軍的“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是一帆風順,高歌猛進,但是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卻碰了個頭破血流。德軍為了啃下這座烏龜殼,動用了9個師、6個羅馬尼亞旅,並配備1300多門100毫米以上的火炮和300餘架飛機協同作戰。而且德軍還動用3門超級巨炮,420毫米口徑的固定式臼炮“剛瑪”、610毫米口徑的自行臼炮“卡爾”、800毫米口徑的列車加農炮“古斯塔夫”。在這樣的優勢火力之下,德羅聯軍也是花了250多天才拿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此戰,德軍死亡約2。4萬人,羅馬尼亞軍隊損失1800餘人。
按照目前的發展傾勢來看,總參謀部估計像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這種程度的烏龜殼只會比原時空的更多。最近的就是新加坡要塞,鴉片牛為了防備中國的擴張,這些年一直在新加坡修烏龜殼,整個新加坡都快變成一座大要塞了。鴉片牛很會廢物利用,他們從那些報廢的前無畏艦上拆下裝甲鋼板和火炮,然後裝到了這裡的要塞上。而且,這座新加坡要塞的增建和改建還沒完成。
如果到時候戰爭爆發,中*隊也肯定會碰上這座烏龜殼的,如果像三德子打塞瓦斯托波爾那樣去死磕要塞的話,損失就太大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會耽誤很多時間,延誤有利戰機。文德嗣又不是傻子,他才不會幹這種蠢事呢。
不過這種烏龜殼確實很難用常規武器對付,150毫米級別的重炮幾乎毫無作用,300毫米以下口徑的重炮都啃不動,得出動像“卡爾”、“古斯塔夫”那種超級巨炮才行。但是這種大傢伙造價昂貴不說,而是用途單一,最重要的是,它們移動非常困難,射速更是超級慢,使用極為不便。造得少了作用不明顯,造得多了又不划算,文德嗣不想花這種冤枉錢。
所以文德嗣就把主意打到核武器上了,他準備把這種戰術級核武器做成專門敲烏龜殼的“鑽地彈”,這種小型原子彈不過才23公斤重,一個小西瓜那麼大,完全可以裝進鑽地彈裡,無論是用飛機攜帶還是重炮發射,或者做成導彈,都可以。就算是再牛逼的要塞,難道還能扛得住上千噸的炸藥在內部爆炸不成?
而且,文德嗣不但給這些“鑽地彈”找到了合適的“彈尾”(穿甲彈和鑽地彈的爆炸部位都在彈體尾部),還順便找到了合適的彈體,就是那些報廢的戰列艦主炮炮管。這些大口徑炮的炮管都是好鋼,壁厚又足夠,做成鑽地彈的彈體在合適不過了,更是廢物利用,節省經費。這些年中國海軍換下了大量的主炮炮管,除了部分回爐,其他的都堆在廢品倉庫裡,現在就正好可以用上。原時空的美國就是玩的,他們把二戰時代留下的粗管子拿出來改改,就是鑽地彈的彈體了。
這種小蘑菇的第二種用途就是魚雷,沒錯就是核魚雷。這種只有幾十上百噸威力的小當量核魚雷雖然聽起來不咋樣,但是要知道,就算是最大的普通魚雷的裝藥量也不會超過一噸的。完全可以就確保一發就擊沉戰列艦和航母之類的大型目標,並且在水下爆炸的副作用也小得多。而實際重量只有不到50公斤的彈頭,也可以騰出空間重量裝備更好的制導系統,並延長魚雷射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魚雷能被繳獲的機率是所有武器中最低的,即使不爆也會沉到海底,而在深海尋找打撈這麼小的東西是極端困難的。這種小蘑菇雖然得不到文總的青睞,但是他眼界太高,對於這個世界的人來說,這也是不得了的東西。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武器落入敵軍手裡,其佈署與使用要非常小心。
如果再配合目前正在進行初期規劃設計的核攻擊潛艇,中國將可以一舉掌握未來的海上霸權。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現在還是先看了核爆實驗再說吧。
…………………………………………………………………………
文德嗣看了看周圍,發現大夥臉上都露出了期待和興奮的表情,一個個都激動的滿臉通紅,就連平時最冷靜的張立錚和辛傑也不例外。
說句實話,文德嗣現在的心情也很激動,雖然原子彈這種東西在23世紀已經不算什麼了,那個時候一擊爆掉一個星球的玩意兒都是有的,但威力再大也不是屬於他的,現在螢幕上的這顆蘑菇雖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