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第2/4 頁)
羅科長接過尋呼機,只見上面的液晶螢幕顯示著幾行數字和拉丁字母,這些都是他們國安局的內部資訊程式碼,由一個到四個數字和字母,代表一個短句或詞語或文字,外人看到肯定是一頭霧水。
羅科長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小本子,開始對照解碼。不一會兒,他就知道意思了。
“咦,那個石原居然跑那個多福二村的趙成夏家裡去了?”他有些奇怪的說道。
“多福二村的趙成夏?”趙探員略一回想,說道:“是那個前朝鮮小朝廷的禮儀部總贊?他們怎麼會認識?”
羅科長想了想,說道:“讓小馬盯緊點兒吧,搞不好有戲呢……”
“好的……”趙探員連忙接過尋呼機,在號碼盤上按出一串字母和數字構成的資訊,傳送了出去。
稍微介紹一下,他們用的這種“尋呼機”是一種試點裝備的通訊裝置,這種東西和原時空後世的那種“尋呼機”不太一樣,它的樣子更像是手機,有液晶顯示屏和數字鍵盤。它除了尋呼功能之外,還有傳送簡訊的功能。當然目前的技術還不能支援直接顯示漢字,因為漢字字型檔比較大,它的記憶體不夠,所以它只能傳送字母和數字組成的簡訊。不過這也難不倒使用者,他們很快就想出了辦法,有用摩爾斯電報碼的,也有用自編資訊程式碼的。
想必大家都看出來了,這種東西就是手機之前的過渡產品。目前這種東西還不成熟,所以沒有推向市場,只是給軍隊、政府機關和某些特殊部門裝備了一些。雖然以目前的功能推向歐美市場已經完全可以,但文總還是打算等到能支援漢字顯示了,功能再成熟一些,再推向市場。當然,如果是情報部門的話,有沒有漢字功能,對他們影響不大。
…………………………………………………………
多福二村。
現在的中國已經完成了集村並寨,就是翻遍全國,也找不到一個自然村了。多福二村也不例外,它同樣是一座新村。
多福二村位於海間市東郊70多公里的鐵道線旁邊,雖然是村級單位,但因為是以牧業為主,所以地盤很大,轄區面積足有近300平方公里。
這個村的村民全都是移民,以內地漢人和近支民族為主,約佔90%,哈薩克人當然也是有的,但他們也不是本地人,離得最近的一家都是從鹹海以東搬來的。這裡還有一家從樂浪省移民來的朝鮮人,呃,從去年開始,朝鮮省就改名為樂浪省了。
這家朝鮮人姓趙,家長是一個很有文化的老人,人家雖然是朝鮮人,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根本認不出來,這家子的漢語水平讓本村的好多正牌漢人都感到汗顏。按照中國的習慣,本村人都管他叫“趙夫子”。聽說這位趙夫子是以前朝鮮的大官,後來因為不滿日本對朝鮮的吞併,就辭職不幹了,後來樂浪光復之後,政府有意請他出山,他也拒絕了,後來就到了這裡。
今天他家來了兩撥客人,其中一個還是日本來的,村民就不免有些奇怪。幾個村民就在議論。
“趙夫子不是最恨日本嗎?怎麼還會讓那個日本人進屋?”
“可能是熟人吧。在日本在朝鮮管了幾十年,總會有些打交道的……”
“這趙夫子學問這麼好,為啥不出山做官啊。”
“哈哈哈,遺老遺少嘛。他大概還留念朝鮮小朝廷吧。就和前清的一些官兒差不多,好比那川督錫良,文總都請了他好幾次,才肯出來當個什麼委員。”
“是政協委員……”
隨著簡體字的推行,以及遍及到每一個人的強制掃盲運動。這個年代的中國人和原時空的同時期已經完全不同了,按去年年底的統計,中國目前的識字率已經達到92%,還剩下的那8%,大多數是新領土的原住民和年紀實在太大的文盲。
多福二村90%以上的村民都能看懂報紙,再加上廣播電視等新型媒體的普及,他們的見識也大幅度提高,政治國際軍事之類的話題,扯起來都是頭頭是道的。
…………………………………………………………
村民們討論的趙夫子,此時正在家裡款待幾位客人,石原莞爾赫然就在其中。
“趙總贊,真是沒想到,您居然會到中亞這裡來,昨天在市裡看到令郎,才得知您已經移居這裡了。這裡離朝鮮有萬里之遙啊……”石原莞爾有些感嘆的說道。
“石原先生,我早就不是什麼總讚了,你就像當地村民那樣,叫我趙夫子即可……”趙夫子笑了笑。
兩人說的都是漢語。這並不奇怪,在當時的日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