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 頁)
主要負責人都來到了漢京;向文總等中央領導彙報工作。
文德嗣先向他們表示了祝賀;然後向擔任總指揮的三十三分院汪院長問道:“汪院長;太白二號準備什麼時候發射?”
太白二號其實是候補衛星;和太白一號一模一樣。也就是說;為了這次發射;東風基地準備了兩枚火箭與兩顆衛星;若是太白一號發射失敗;那麼隨後就會發射太白二號補位;總之必須保證發射成功。
汪院長滿臉笑容地回答:“文總;我們認為;既然太白一號發射成功;那麼太白二號就不用那麼急了。我們打算多收集一些太白一號的執行資料;然後在下個月後發射太白二號。這次要讓它走不同的執行軌道試試。”
“嗯;你們是專家;具體的事情就由你們負責了。”文德嗣嚴肅的說道:“不過;下一批衛星就不是軍用衛星了。我們的航天工程不只是單純的軍事用途。它的成本太高;必須要能產生利益才能長遠。我以前和你們說過;科學家必須和企業合作;協助企業獲得利益;同時自己獲得研究資金支援。這樣既是造福人類;也能使得科學研究能夠獲得充足的資金。航天工程最大的利益就是發射各種具有經濟價值的衛星;例如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提供氣象預報服務的氣象衛星;還有就是可以進行遙測的偵查與照相衛星等。”
接著他轉向饒家任說道:“饒主任;這次你們火箭組功勞很大。在火箭方面還請你們繼續努力;要儘量設法降低成本;這樣才有機會大量發射。”
“是;文總;保證完成任務……”饒家任看到偶像和自己親切的交談;激動得手腳無措;只會一個勁兒的點頭。
“文總;我們的導彈也可以用了”他連忙獻寶似的彙報道。
文德嗣笑著說道:“我知道;你們的導彈我也瞭解了;現在還是使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吧?軍用武器要簡便易用;便於維護。在這方面液體火箭發動機就不如固體發動機;所以我希望;你們再接再勵;研製出固體發動機的導彈。而且現在的導彈還不是很成熟;成本也比較高;這一點也很重要。”
饒家任連忙答應道:“是;文總;我們會繼續努力的……”
其實現在文德嗣對於這種初級的原始導彈興趣不大;這種和效能和2差不多的玩意兒;實在沒什麼價值;他更感興趣的是衛星。
說起來;其實原時空中的納粹德國原本是可以把衛星射入太空的;他們的主力火箭最大射高可以達到2-90公里;而最高末端速度達到6公里/秒。而一枚2多少錢呢?量產初期是10萬帝國馬克;後期降到6萬帝國馬克;分別約是4萬與2萬美元而已;而這東西德國造了超過五千枚。
當然2的末端速度離第一宇宙速度還有6倍的差距;但只要把2放大三到五倍;完全可以把衛星打到軌道上去。原時空的美國水星計畫的火箭不過2噸重;就可以打小型衛星到軌道上去了。只是納粹德國要的是馬上可以使用的武器;對衛星這種東西完全不瞭解;所以就沒去點這個科技樹。但來自後世的文德嗣可是很清楚人造衛星在軍事、科技以及經濟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257章歐洲的坦克會戰(上)
e:晚了點;不好意思
文德嗣這麼急著放衛星上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政機關對於世界情報的需求。正因為他們來自後世;所以越發瞭解人造衛星帶來的好處;沒有衛星真是做什麼都不習慣。沒衛星;再好的情報也出不來啊。
尤其是歐洲正打得火熱;中國非常關心那邊的局勢;但如果沒有偵查衛星的話;就不能掌握實時情報。雖然文總手裡還有無人勘探飛行器;而且它們也有很多後世的先進探查儀器。但是這些東西的本職工作畢竟是用來進行地質勘察的;僅僅是用來當偵查工具就太浪費了。而且它們的速度也比較慢;要是需要探測較遠地區的情況;這些東西趕赴現場的時間就比較久;當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最重要的是;這些東西是沒有補充的;要是玩壞了就沒得用了。
現在雖然有了預警飛艇;能起到一部分偵查的作用;但飛艇這種東西本身就有很多先天限制;也不能完全依靠。所以文總急需偵查衛星這種大殺器;現在中國發射的太白一號;繞地球一圈只需七十分鐘;隨便要偵查哪個地方;最多隻需七十分鐘就能趕到現場。其次;它的探測範圍很廣;一次偵查幾十萬平方公里對它來說就是小菜一碟。而且;以目前其他國家的技術;幾乎不可能察覺它的探查。這幾個優勢是任何一種偵查裝置都不能替代的。
當然衛星也是它的限制;比如受氣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