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4/4 頁)
一面讓康士坦丁王子頂住;一面組織國內第二批軍隊。但是凱末爾卻不會給他機會了。2月2日;薩洛尼卡軍團攜大勝之威;猛攻希臘軍隊。
幾乎損失了所有重武器的希臘軍隊根本抵擋不住;僅僅堅持了一天一夜;在2月2日就全面潰敗。此役希臘軍隊陣亡b2萬餘人;康士坦丁王子以下27萬被俘;色薩利集團軍全軍覆沒。
在當前屢戰屢敗的局勢下;這次大勝的鼓舞無疑是對奧斯曼帝國的一記強心針。而且得到德奧中三國支援的伊斯坦布林方面的土耳其軍隊;也比原時空加強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支撐下來了。
此時的奧斯曼當局非常需要一個英雄;以此鼓舞國民士氣;而擁有輝煌戰績的凱末爾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2月3日;奧斯曼當局給凱末爾越級晉升為中將軍銜;給予“帕夏”和“薩洛尼卡的守護者”的榮譽頭銜;並任命他為薩洛尼卡和馬其頓總督;負責該地區的軍政大權。
有了這個任命;凱末爾也就名正言順的把該地的軍政要職全面換成了自己的黨員同志;至此薩洛尼卡附近地區以及哈爾基季基半島就被奧斯曼科社黨徹底掌握了。同時;附近陷落地區的土耳其平民和潰逃的軍隊也彷彿找到了主心骨;紛紛跑來投靠了。
第184章不一樣的結果
共和254年(西元1913年)l月2日;武漢。
武漢作為中國的臨時首都已經有兩年了;這兩年來;武漢的變化可說是日新月異;長江大橋、長江二橋、漢江大橋三座雄偉的大橋;把天塹變為通途;使得武昌、漢陽、漢口三區連成一片。
這三座橋;尤其是長江上的兩座橋;都遠比後世的同名大橋更加高大雄偉;它們的橋墩高達55米;即使在最高洪水位時;橋下也能有3米的淨空高度;比原版整整高了2米;而且橋面也更寬大。敬愛的文主席把橋造得那麼高;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雄偉好看;而是為了交通的便捷考慮。
這是因為原時空的紅朝在建設那座同名的武漢長江大橋的時候;因為低估了以後的水運發展傾勢;同時也因為當時太窮為了省錢;就把這座大橋的高度定得很矮;橋下通航淨空高度只有18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