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部分(第1/4 頁)
所以德嗣的干預下,向來都非常注重人體工學,居住性極佳,住艙位置配置與空間設計合理,居住起來十分舒適。這當然不是為了讓官兵在軍艦上渡假,而是要讓他們減輕疲勞,降低體力消耗,並有助於提升士氣與進行長期作戰。
中國航母上面有浴室、桑拿室、圖書館、健身房、娛樂室、電影院和計算機學習室(吧?)等各種功能設施,甚至連海水淡化系統、食物保鮮庫和凍庫都比日軍航母大得多。至於伙食更是不負大吃貨帝國的傳統,天南海北的食材都有,廚師也都是經過了專業培養的,放外面都是職業廚師級別。而且中**隊又比較講究平等,官兵的居住艙室雖然也有區別,但是該有的東西全都有,比如空調什麼的,伙食也是差不多,只有量的差別,沒有質的差別。如果說兩國航母上軍官群體的居住性差別是二倍的話,那麼士兵群體的居住性差別起碼就是五倍、八倍廉至更多了。
儘管中**艦為了保證居住性,在這方面花費了很多排水量,但是文德嗣認為這是值得的。而日本海軍的大佬們儘管在表面上不以為然,還聲稱中國海軍艦艇浪費噸位,把士兵都養成少爺兵了。但當他們自己用過之後,就全都不說話了。
沒錯,日本海軍當中也有中國產的航母,他們的“四龍”就是中國貨,準確的說是中國的“1o7型”外銷版條約型航母,在中國稱“光明級”。這是漢朝級的裝甲強化版。是在漢朝級的基礎上重新最佳化了設計,增加了裝甲飛行甲板和蒸汽彈射器等等,標準排水量上升到3。9萬噸(自稱3。5萬噸)。
這種“光明級”航母也算是人革聯的標準航母,價效比十分的高,幾個經濟強點兒的小弟,如日本、阿拉伯、土耳其、波斯、暹羅、阿富汗、智利全都配備了的,其中造船能力比較強大的日本,還取得了生產許可。
一戰之後,日本海軍因為自己的實踐,就開始重視航母了。但是他們一方面內部意見不統一,再加上缺乏設計航母的經驗,搞了一堆腦洞方案,各方意見吵得沒玩,誰也說服不了誰。再加上後來的海軍假日,對於新艦的需求不是那麼大,所以一直折騰到革命前,新的航母就連設計都還沒定下來。
社會主義革命之後,新政府當中是有明白人的,他們覺得日本自己設計的航母太二了,你說這個三層甲板算個什麼事?於是就決定向中國直接訂購,併購買圖紙和生產許可。當時他們選擇的就是“1o7型光明級”這款標準航母。日本把這一級航母叫做“魚龍級”,在2o年代末的海軍假日期間訂購了四艘,也就是目前日本航母中的“四龍”。前兩條雲龍號和魚龍號就是在中國船廠製造的,後面兩條蒼龍號和飛龍號,就是日本買到圖紙和生產許可後,在自己家船廠製造的,中國派人指導。
這也是日本海軍第一種真正的現代化大型航母,這一級航母對日本之後航母的有著重大影響,從“魚龍級”的圖紙和製造過程中,他們從中學到了很多關於航母經驗和知識,比如斜角甲板、起降輔助燈系統、蒸汽彈射器、裝甲飛行甲板,以及艙室的安排和分割等等。在他們後面設計的翔鶴級和大鳳級身上,都能看到這些東西的影子。
在同樣是中國設計的大和級服役之前,這四艘“魚龍級”航母是日本海軍公認的,生活最舒服,最奢侈的戰艦。
以至於此後的日本海軍中還流行這樣的說法:“寧可在中國造空母上當兵,不願在國造空母上當官。”甚至連日軍特混艦隊指揮官都習慣把指揮艦改到中國造航母上,當然他們的理由是中國造航母的電子系統更先進,指揮艙與戰情室空間都大得多,更方便指揮艦隊。但眾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什麼“便於指揮”都都是騙鬼的,艦艇的居住性才是主要的理由。反正需要磨練“根性”的那是大頭兵,又不是軍官。
翔鶴級雖然是“魚龍級”的後續型號,但畢竟是日本人自己設計的,所以很明顯的日本風格,以他們一向扣扣索索的小家子氣習慣,是捨不得在居住性上投入太多的成本。所以這款標排接近五萬噸的航母,在居住性方面居然還遠遠不如四萬噸的漢朝級。呃,這是現代化改裝後的噸位,之前是332oo噸,3o年代末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後,標排就上升到415oo噸,滿排上升到5.2萬噸。
不光是翔鶴級如此,就連後面更大的大鳳級也差不多。反正就一句話,只有是日本自己設計的軍艦,居住性都非常感人。
“我就搞不懂,這次為什麼要把旗艦設在翔鶴號上,就放在咱們漢朝號不好嗎?就連暹羅的曼谷號,波斯的大流士號也比這個舒服……”一個軍官氣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