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4/4 頁)
彈劾的人名叫張煥,是監察院的監察御史。
按理說,監察御史是有權彈劾任何人的,不過路強卻從中聞到一股不同尋常的味道,因為路強太瞭解趙倫文的為人了。
趙倫文是和檀道濟一起,被何無忌推薦給路強的,這幾年中跟著路強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可以說沒有他的出色指揮,江陵早被敵人攻破了,更何談路強會有今天。
作為路強的心腹,趙倫文手握重兵坐鎮一方,要說一點毛病沒有,顯然是不可能的,但路強卻決不相信趙倫文會犯向秦國走私違禁品,這麼低階的錯誤。
那就是說有人想在朝廷內部製造事端,從而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之前路強已經傳旨趙倫文,在大江上演練渡江作戰,以威懾秦國。現在這份針對他的彈劾,會不會是秦人搞出來的?
路強沉吟片刻,輕輕敲了一下車壁,很快就聽有人在外面輕聲道:“請陛下吩咐”
“要代千秋查查這個張煥”
“是”
應聲之後,馬車內又回覆了平靜。
“姚興,你就這麼迫不及待嗎?”
隨著天氣轉冷,徐道覆他們顯然已經不適合在活動在海上,所以對高句麗的騷擾,也必將告一段落,而冬天也同樣不適合對秦國用兵,不過卻不代表不能幹別的。
仔細斟酌一番後,路強命人傳旨給徐道覆和劉嗣女,要他們帶兵返回大陸,待明年天氣轉暖的時候,再決定是否出兵。
另外傳旨給坐鎮幽州的檀道濟,加強與已經佔領遼東的時延祖之間的聯絡,防備高談德趁天氣寒冷偷襲遼東,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但對那種反覆無常的小人,必須時刻提高警惕。
對於那本彈劾趙倫文的奏摺,路強則將其留中不發,他要等代千秋的訊息,究竟是趙倫文有毛病,還是這個張煥有問題。
秋高氣爽,路強率大軍終於返回洛陽。
簡單和群臣照個面後,路強就直接返回皇宮,每次帶著一身的疲勞回來,在見到孩子們之後,都會立刻變得重新充滿精神。
長子路遙雖然只有三週歲,但在陶淵明的教導下,已經初具小大人的模樣,但作為太子來說,陶淵明教的顯然要嚴格些,也只有在路強這個父親面前,孩子才能流露出童貞的一面。
有時路強也很不滿意陶淵明這種教育方式,但想想孩子將來是要接自己位置的,而自己身上殺氣太重,天下是需要一個仁君的,所以從不干涉陶淵明。
不過路強也想好了,待兒子八歲的時候,就帶他去軍營,讓他感受一下軍營中的殺氣,還要帶他上戰場,讓他見識一下生死,知道現在平靜生活來的是如何不易。
路強回來,最高興的當然還屬三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