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3/4 頁)
晉魏兩國剛經過一場豪賭,賭局是以魏國慘敗而告終,為了討好晉朝皇帝,拓跋珪極盡諂媚地將女兒送給晉朝皇帝。
也有人說,拓跋珪早就是晉朝皇帝的手下敗將,之所有還敢來與晉軍會戰,不過是面子上過不去而已,敗了之後,又怕被晉軍追殺,才將女兒供手相送的。。。
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了,就是沒有一句是向著拓跋珪說的,誰讓他戰敗了呢!
傳言最終傳到路強的耳中,他立刻就明白這是有人在從中作梗,目的就是不想讓拓跋珪與自己結親,如果所料不差,這個傳言應該出自秦國。
其實路強雖然已經決定迎娶拓跋明珠,但這種事他必須要透過王神愛這個皇后,一方面是對王神愛的尊重,同時也可讓將來自己的後宮更安寧。
現在路強還在路上,還沒機會同王神愛說,怎麼會派出迎親使臣?同時路強深信,以拓跋珪的為人來說,一旦這個傳言傳入他的耳中,一定會拒絕這門婚事。
同不同拓跋珪結親,路強根本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拓跋明珠這個人。
算算時間,姚緒早該到長安了,只是姚興卻一直沒什麼反應,現在又製造出這個謠言來,看來是得給他點壓力了。
打定主意後,路強同時傳旨檀道濟和江大龍,開始在東南兩個方向操演人馬,做出隨時要進攻的態勢。
另外嚴格控制與秦國的各種交易,以軍事和經濟,同時向姚興施壓,讓他好好嚐嚐無事生非的下場。
路強這一去一回,又是近兩月時間,走的時候,所過之處一片鬱鬱蔥蔥,回來時卻已金黃遍地,原來是再有十幾天就要秋收了。
從各地的奏報中,路強知道,今年南方的收成很不錯,眼看第二季的莊稼長勢喜人,顯然又是個豐收年。
收穫的季節,配以這次關鍵戰役的勝利,讓路強心中也滿是充足和成就感。
是啊!從當初在永安宮中戰戰兢兢只想逃出生天,到今天已經收復大部國土,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作為男人,他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車輪滾滾,戰旗飄飄。
路強所過之處,百姓們也紛紛向這位恢復他們漢人尊嚴的帝王,投以最崇敬的目光。
越來越接近洛陽,人口也越來越密集。
路強的大隊人馬行進的並不迅疾,不過在他巨大的馬車旁,卻時不時有飛速而來,又快速而去的騎士,從他們的裝束不難看出,他們都是專司傳遞訊息和奏摺的通訊兵。
路強要求每天的奏摺都不能積壓,必須不間斷地送到他的手中,以便他及時處理。
奏摺分為幾種顏色,標示著輕重緩急。
這幾天的奏摺有來自海外劉嗣女轉奏的倭國反正天皇的認罪書,也有徐道覆有關近期戰況的奏報。
不過顏延之有關奏請撤回海軍的奏報卻無疑是最吸引路強目光的。
“陛下先前作戰預想已經達到,半年多時間裡,已經有十餘萬移民遷入,隨著天氣日漸寒冷,微臣斗膽,請陛下下旨撤回海軍。。。”
路強知道顏延之是個很有剛性的官員,不會趨炎附勢,也不會挑好聽的話說給自己聽。從這份隱晦的奏摺中,路強能感覺出,一定是有人對他說了什麼,而他又不想觸怒自己,才把話說的這麼婉轉。
微一沉吟,路強就猜出個大概來,雖還不確定進言的人是誰,但大意一定是什麼天朝上國,就應有天朝的氣度,不與潘邦小民爭利等等。
“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逐奔儒民泣。。。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這是一首路強前世最喜愛的殺人歌,每每聽到,他都會熱血沸騰,他非常信奉那些歌詞。尤其是成為手握生殺大權的帝王之後,他更是體會了這句話的含義。
什麼他媽狗屁仁義道德?什麼他媽仁者之風?當年五胡亂華時,怎麼沒人提這些?現在五胡亂華的慘劇剛剛過去幾年?這幫滿口仁義道德的傢伙就又冒從來了。
有時候路強真恨不得殺了這些豎儒,可他不能也不敢,國家還要用這些人啊!
丟下這份奏摺,隨手又拿起一本,只看了幾眼,路強的眉頭就不由皺了起來。
這是一份彈劾奏章,彈劾的人竟然是三位大將軍之一的趙倫文,罪名是剋扣軍餉,借封鎖晉、秦邊境之機,大肆收受商人賄賂,從而向秦國走私各種違禁品等等,共計七條罪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