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頁)
子謝過大人”
路強搖搖頭:“不用謝我,即便沒有我,這項陋習也早晚會被割除,你先去吧!讓你的好友來見我,先任我府中長史,幹一段時間再外放出去”
長史這個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太守府衙中也有長史,所以這主要取決你給什麼人當長史。不過這個官職卻非常重要,相當於幕僚或是秘書長一類,可以說是長官的近臣。
陳墨羽幹得也是秘書的活,不過陶淵明知道,路強用他,主要還是為了陳家,而自己這個朋友就不一樣了,那可是有真才實學的。
忙高興地答應一聲,轉身出去了。
對陶淵明推薦來的人,路強是完全相信的,現在荊州大戰之後百廢待興,什麼樣的人才都需要,其實他最想的是搞一場科舉之類的考試,可以他目前的身份和影響力,顯然達不到他想要的效果。
如果我能有更大的權利就好了。
透過庭院中的大樹,路強的思緒不由飛向了建康。
“兄弟,你那怎麼樣了?”
正文 第七十九章 新皇旨意
更新時間:2014…9…8 9:28:51 本章字數:3494
江陵大捷的訊息正以最快的速度向建康傳遞著,而此時建康的權利之爭,也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著。
琅琊王司馬德文在劉裕的重兵保護下回京了。
這個訊息還不算震驚,令人震驚的是琅琊王手中竟然握有傳國玉璽,更有先帝主理朝政的遺言。
玉璽當然是路強從桓玄手中搶來交給司馬德文的。
雖然沒人能分辨遺言的真假,可玉璽是做不了假的。如此一來,讓一心想要另立新君的劉毅有些手足無措,可他豈肯輕易就範?立刻返回軍營居住,學在劉裕的樣子,在朝中找了個代言人,隨時把朝廷裡的訊息報告給他。
要說劉毅現在也是不得了,身邊籠絡了一大票朝廷重臣,那個王謐也重新投靠在他身邊,所以很有話語權。
而琅琊王即回,劉裕也沒那麼多耐性了,直接派兵進城,硬生生從劉毅手中搶過一半的建康管制權。
所以建康現在有兩支駐軍,而這兩支人馬雖然都是同出北府,卻涇渭分明,甚至偶爾還會打上一架,不過因為沒有上官的命令,倒也始終沒爆發大規模衝突。
劉裕力主司馬德文繼皇帝位,儘快平息朝政。
這個結果司馬德文已經想過,而且在同哥哥商量過後,他也知道這是替兄長守住皇位的最好辦法,所以就答應下來。
若沒有劉毅大軍在外,一切都會很順利,但現在劉毅不吐口答應,事情就僵在這裡。
如果不搭理劉毅,直接讓琅琊王登基,誰敢保證他不會率大軍殺進來?所以在這之前必須先搞定他。
可劉毅現在身邊也有近十萬大軍,同劉裕不相上下,真要動起手來,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現在的形勢可謂勢均力敵,劉毅控制百官為他所用。劉裕有琅琊王和玉璽這個硬體,大義在他這一方。照此下去,恐怕唯有開戰了。
司馬德文卻有個好主意,那就是即位之後,讓劉毅和劉裕同時入朝,這樣既可讓他們繼續掐下去,同時也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
只是辦法雖好,他現在還屬於在劉裕的保護下,這個想法若提出來,劉裕能高興才怪。
就在兩方人馬的僵持中,路強江陵大破十萬桓軍的訊息傳入了建康。
劉毅坐不住了,劉裕也坐不住了。誰能想到當初只以三千人馬起家的路強,竟然會在這麼短時間內平定荊州?
劉毅後悔派路強去追桓玄。劉裕則後悔怎麼沒在桓偉圍攻江陵的時候,插上一槓子,不然荊州說不定就是他的了。
兩人都知道世上沒有賣後悔藥地,卻同時想到了如果他們再這麼無休止的爭鬥下去,最後恐怕是給別人做了嫁衣。所以目前最好就是先互相妥協,平穩朝政,坐下來分享朝政大權這塊誘人的大蛋糕。
至於今後是人腦打成狗腦,還是坐在一起哥倆好?那就是以後的事了。
不過這二人雖覺出路強不會是個消停主,可也沒覺出他會威脅到他們。同他們這些老傢伙比起來,路強這個小新丁,還嫩得很。
劉裕命劉穆之去見劉毅,而劉毅這邊也派出王謐來找劉裕。
劉裕的底線很明確,就是遵循正統,以琅琊王即皇帝位。其他一切好說,這不得不說是劉裕的聰明之處,我是沒有要官職,可老子的十萬大軍不是空氣,我支援你琅琊王上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