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你也知道,‘西海聯合’成立不足半年便宣告解體,這並非我的本意,只是大勢所趨罷了。如今的中國、四國、九州。真正願意追隨本家的大名有多少呢?除了豐臣系的加藤嘉明、加藤清正以及蜂須賀家政”可能心向本家外,其他大名大多是當地延續數百年的家族,當初因為太閣的強勢而被迫臣服,如今太閣殯天。正是他們恢復獨立自主的大好機會,又怎會甘心情願向本家臣服呢?相對而言,較為弱勢的近江派則是他們傾向的合適選擇,因為弱勢。所以即便奉石田治部為盟主,也只不過是一個鬆散的聯盟,治部並沒有能力對各個成員進行足夠的干涉。一旦奪權成功,這些西國大名既能以功臣自居,又不會受到太大程度的壓榨,最終可能會形成室町後期那樣的政治體系,事實證明,這種體系只會使得豐臣家削弱,地方勢力崛起,並不是個長久之計,一旦天平稍微失去平衡,另一場‘應仁之亂’便會爆發,天下將會再次陷入戰亂。我身為秀賴的後見,絕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您的意思臣明白了。”藤堂高虎有些吃驚地望著秀保,不無感慨道:“您想要的是豐臣家對其他大名的絕對優勢,而非名義上的領袖地位,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武家治世四百餘年,回想起來也只有平家的平清盛、源家的源賴朝大致實現過這個目標,就連結束南北朝之爭、差點被追封為法皇的足利義滿公也不曾有過這般成就啊。”
秀保並沒有正面回答藤堂高虎,而是微笑著反問道:“高虎你覺得如今天下最強大的國家是哪一個呢?”
“當然是隔海相望的明國。”藤堂高虎雖然不知所以,但還是脫口而出,“想當年太閣傾全國之兵都未能擊敗明朝遼東都司的六萬大軍,由此可見日本與大明的差距絕非一般,不客氣地說,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吧。”
“你說的是事實,可是為什麼會有這般差距呢?”秀保繼續問道。
“中原地大物博,物產豐富,而我國乃是孤懸海外的列島,物產貧乏,就這點來說,也是不能比的。”藤堂高虎分析道,“還有便是文化,中原王朝自古便是百家爭鳴,各種學說、人才層出不窮,相較而言,日本早年與世隔絕,沒有輝煌的文化,只有透過遣唐使獲取中原文化精粹,這才使得本國的文明大步發展,儘管臣下不願承認,可若是沒有中原王朝的支援,日本到現在興許都只是蠻荒之地呢。”
“你說的很對,”秀保微微頷首表示讚賞,“可這都不是最主要的。資源可以掠奪,文化可以引進、融合,只有‘統一’才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你看的書不少,應該知道,但凡是強大的中原王朝,哪個不是一統天下?漢、唐、宋、明全都是結束了格局紛亂的亂世,統一整合了天下的人才和資源,進而創造出更為輝煌燦爛的時代,想想所謂的南北朝、五代十國,雖然以正統自居,可實力根本不能和統一王朝相提並論,原因之一便是他們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資源去抵禦、提防其他地方勢力的騷擾和入侵,從而喪失了發展壯大的機遇和能力,這一點同樣適用於我們日本,世人尊楠木正成為‘軍神’,原因就在於他支援後醍醐天皇統一全國,建立強大的日本;而足利尊氏呢,他雖然建立的室町幕府,可卻造成了國家的分裂,為後來的亂世埋下伏筆,這種人換做是你會不會有所好感呢?”
“如果實在不明白,就想一想足利義滿,他雖然是尊氏的孫子,可是結束南北朝、削弱強力大名的豐功偉績使得他備受世人推崇,天皇願意追封他為法皇也足以反映一二吧。因此,若想維護豐臣氏的權威,就必須統一,若想恢復天下太平,就必須統一,若想建立強大日本,就必須統一,沒有統一,一切都無從談起,這也就是為什麼明知這是一件難事,我還要竭力去做的原因。高虎,還有在座的諸位臣工,這便是秀保此生最大的心願,雖然現在看來有些遙遠,但只要有諸位的支援,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也能像大明一樣,建立起一個統一富強的偉大國家!”(未完待續。。)
第一九五章 豐臣五後見
“主公心懷社稷,澤被天下,吾等自愧不如,您的心願便是高虎的心願,為了本家的榮耀,為了天下蒼生,臣今後自當粉身碎骨,在所不辭。”藤堂高虎轟然拜服下去,一字一頓地鄭重說道,在場的其他家臣此刻也是群情激昂,紛紛效仿高虎俯身叩首,激動地向秀保宣誓效忠。
看到這一幕,秀保並沒有喜出望外,畢竟戰國時代和當今社會相反,缺少的不是實幹家,而是演說家,恰巧,秀保便是難得的幾個口才出眾的大名之一(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認為的),極富煽動性的演講有時候比獎賞更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