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頁)
郡(郡治釜山),國府為泗川。後由於與明朝簽訂《仁川和約》,耕作範圍擴大,又增添了蔚山、晉州兩郡,以上合稱為 “任那六郡”。
按照五大老商議,任命島津義弘為第一任“任那守”,掌握駐軍調動大權的“任那總代官”一職,仍舊由小笠原忠清擔當,作為半軍事性質的令制國,任那還設有“任那奉行”一職,職責類似於“軍奉行”,這一職位由原先的釜山留守福島正晴擔任。
由上可知,雖然名義上任那是處於五大老、五奉行聯合管理的狀態,可實際山,任那最為重要的一股力量——兩萬駐朝大軍,卻牢牢掌握在了秀保的手中,之所以會是這種結果,自然與秀吉臨終前任命秀保為“徵韓日軍總大將”脫不開關係,這也是秀保控制西國的最為重要的一枚棋子。
雖然已經有了兩萬軍勢保障在西國的存在,但秀保仍是設法拉攏了松浦半島的松浦鎮信、對馬島的宗義智和長府城的毛利秀元,使其成為所謂的“西海聯合”,以控制朝鮮海峽、關門海峽以及西瀨戶內海,加之李旦主導的海上貿易以及秀保控制的“勘合貿易”,緊緊將西國大名的對外貿易權抓在手中,使得這些大名不得不對秀保表示一定程度的臣服,儘管這種服從並不牢固。
綜上可知,所謂的“西海聯合”乃是秀保臨時拼湊、並非各成員之間主動要求的一種聯盟,而且“聯合”中除了任那、長府,其餘大名都是不值一提、純粹用來充數的小名主,此外,長府城的毛利秀元並非獨立的大名,而是隸屬於毛利輝元的一股力量,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因此,這個“西海聯合”只是一個鬆散的組織,並不能有效統和西海的資源。
當然,透過一段時間的考察,秀保也明白了這一點,儘管很不情願,但還是在“聯合”建立不到半年後宣佈將其解散,取而代之的是以任那、對馬、五島列島上的豐臣駐軍組合而成的新的“西海備邊司”,這一機構便是秀保寄予重望的“西海唯一の長城”。除去貿易壟斷,強化了軍事存在,一方面讓西國大名的腰包鼓了起來,另一方面也引起了黑田、毛利、島津等大名的警惕,使得他們不自覺地朝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拋去了橄欖枝。(未完待續。。)
第一九四章 強國之基
聽聞池田輝政與德川家康鬧僵,秀保是又驚又喜:“如果真是這樣,本家在關東可就算是站住腳了。”
“您說得沒錯,”藤堂高虎亦是一陣興奮,“本以為蒲生、宇都宮兩家受上野阻隔難以成事,遂決定派遣青木兄弟率軍駐紮大田原以鞏固陣地、安定民心,現在看來,這已是完全沒必要了,上野、下野、信濃、甲斐、駿遠三、尾張,本家麾下的大名如今已是連成一片,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高虎這就有些操之過急了。”秀保冷靜地分析道:“你只看到本家勢力的增長,卻沒注意到治部和內府也在積蓄力量,本家雖然在中山道、東海道佔據一定優勢,可我們頭頂的北陸道呢?想得遠一點還有東北的奧羽、西海的四國、九州呢?前田家無疑是北陸第一強藩,可他對本家的印象並不好,特別是大納言的嫡子前田利長,長期受到治部的挑唆早就對本家心存不滿,前些日子治部召集心腹商量罷免我的後見之職,前天利長可是其中之一啊。”
“此外,北陸的堀秀治以四十五萬知行位居第二,他其實就是德川家的黨羽,當年加封到越後,內府可是沒少費心思啊。所謂投桃報李,堀秀治再怎麼不通世故,也不會貿然背棄江戶的,同理,揚北的村上、溝口兩家也會以為效仿,向德川家效忠。”
“再往北,便是陸奧出羽,‘出羽之狐’是我岳父,又因獲得了莊內地區而實力大增,我相信最上義光的判斷力,他絕不會在此刻背叛本家,畢竟想要和伊達政宗以及上杉景勝抗衡,沒有本家的支援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至於伊達氏和上杉氏。我再有本事也是鞭長莫及啊。伊達政宗就是隻狐狸,奸險狡詐的做派就連自己的舅舅(最上義光)都自嘆不如,在天下大勢撲朔迷離的現在,想讓他死心塌地地跟隨本家,根本就是異想天開,與其想盡辦法拉攏這種牽頭草,倒不如在他周圍的小大名中多下功夫。”
“上杉景勝代替小早川殿下繼任五大老之位,雖然謙信公的威名早已隨風而逝,可中納言卻仍是以名門之後自居,對於本家的招攬不理不睬。除了公務,幾乎不和本家接觸,相反地,上杉家第一重臣直江兼續卻極力撮合中納言與石田治部建立同盟,所謂‘江津同盟’(近江和會津)已經有些眉目了。”
“東國尚且如此複雜,西國就更是無能為力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