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後幾年間,新人就要努力發表論文,再從外部機構,例如NIH(國家健康研究所)申請到課題資金。因為課題資金的想當一部分會直接支付給學校,所以一個教授從外部給學校帶去資金的能力,也就成了衡量其本人價值的指標。如果表現出色,比如說拿到RO1課題資金(5年100萬),通常就能透過評審,轉為帶tenure(終身職位)的副教授。
莫可閎辛苦了五年,某些因素使然,申請RO1失敗。緊接著,副教授和終身職位也成了一場春夢。
而噩夢,才剛剛掀開序幕。
他眼下的職位最晚保留到年底,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必須找到別的工作——其實這已經是系主任特別關照的結果了。但是對於一個沒有資金支援的人來說,要找到另外一份教職簡直是天方夜譚。
就在他找工作找得焦頭爛額快絕望的時候,意外的在兩個月前接到了楊路的電話。
如果說莫可閎是本反面教材的話,那麼楊的經歷完全是一篇勵志故事——呃,更準確的說是主人公修真練級一路天下無敵的YY小說。
和當年的他不同,楊去NIH後繼續著一貫的彪悍,三年間在頂尖的科學期刊Cell和Nature Medicine上各發表了第一作者的論文,一時在舊時好友間引為傳奇。
八年前他開始找教職後,出人意料的去了南方一個小城,大學的名氣也平平。就在眾人還來不及惋惜他的屈才,楊路已經踏上了輝煌的科學家之路,短短八年間,他已經成了領域內的新星,每年都會被邀請去學術會議或者其他大學演講個七八次。兩年前,楊路作為幾個合作實驗室的主要研究者,申請到了PO1聯合專案資金,分到他那裡的部分大約有七百萬,一下子成了整個學校炙手可熱的明星。
學校本來就在籌劃建心血管研究中心,為了留住楊路這隻未來的潛力大牛,校長和醫學系系主任一拍即合,把年方38的楊拱上了研究中心繫主任的位子,籌建、招募的權力全部交給了他。
現如今的科學圈不比過去,越來越難混,資歷、名氣、實力、人脈缺一不可,稍微鬆懈一下就會被人踢下去。楊路要不是當初找了這麼個小廟,任憑他風浪翻得再大也不濟。
這時,眾人紛紛佩服他當初的遠見。
話說,兩個月前莫可閎接到楊路電話的時候,想到要聊起自己眼下的境況,真想找個藉口把電話掛了。結果楊路不知從哪打聽的,對事態瞭如指掌,一開口都沒寒暄,直接就是邀請莫來他們學校面試。
聽到這話,莫可閎第一反應是高興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他很高興,他太高興了。
他高興不是因為事業有轉機了,而是終於確認兩人間的情分,並不是他一頭熱。
雖說這麼多年,他一直把楊路當成最好的朋友,但楊那一邊總是維持著一些距離感。打電話聯絡,十有八九都是他主動打過去。一來二去莫可閎難免會起疑心,是否楊路只是抹不開過去的情分,其實心裡早就把他當路人了。
現在這顆心終於落地了,他甚至有些慚愧,懷疑過楊路的友誼。試想,這世界上會有幾個人在這種落難時刻,冒著風險伸出援手——莫可閎不是傻子,他很清楚楊路給他這個機會,需要承受多少壓力。
想到這層,莫可閎猶豫了,他讓楊路仔細考慮一下,不要因為私情,做出衝動的決定。
結果楊聽了就笑了:“你小子以為自己是我的誰,值得我徇私?又沒說肯定會招你,只是給你個機會來試講吓,你要是表現太差,那就算是我看走眼,我這裡也沒啥損失。”
話都說這樣了,再拒絕就是矯情,“好吧,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我會好好表現的。”
“這才像話!”楊路總算是滿意了,“你的本事我還不瞭解?你天生就是塊當科學家的料,如今這麼難得的良機,我當然要好好把握,把你這支潛力股挖過來。不過話先說好了,等你以後幹出名堂了,要死心塌地在我手下賣命。要是敢被人隨隨便便挖牆腳,看著我怎麼收拾你!”
莫可閎渾身一個哆嗦。
於是,就這麼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本章完,大家看看是不是背景交代太囉嗦了= =
文中,楊39歲,莫41歲,是的,這是一篇真材實料的大叔文!(請自由的將大叔們腦補得帥一點)
2
2、生日 。。。
一腔愁緒的莫可閎,有氣無力的倒在旅館的大床上,睜著眼睛發愣。
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