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她的才能,確實有公卿之才。
只是,只是,她是個婦人啊……
秦人,不由緊張地將目光投向他們的君侯。潛意識裡,他們甚至希望秦王能駁斥這個不知進退的女郎。
“姬秋,當年本公子重你之才,曾讓你尊享賢士的禮遇,其時已是冒天下之大不諱了。就算你有國士之才,也不能讓君侯封你為公卿呀!要知道,此事前所未有,卻叫君侯如何能答應你?!”
滿殿喧囂,滿殿驚愕聲中,一個聲音徐徐響起。
晉人席上的公子重耳,正一派雍容地望著姬秋,出言相勸道。
明裡聽,這話好像在勸告姬秋別不知進退,但細裡一品味,這話裡卻別有意味了。
首先他確定了姬秋確實有才,然後他又說了,自己因為姬秋有才,當年曾不惜冒天下之大不諱將她尊為賢士,而姬秋現在要求成為秦國的公卿,女子為公卿同樣前所未有,秦王不可能會答應的,所以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是讓秦王為難了。
然,無論是將這個女郎視為賢士,或是奉為公卿,同樣都是前所未有的事。公子重耳敢於冒天下之大不諱重用這個女郎,而秦王如果做不到,其在氣度與魄力上,已經輸了公子重耳一籌了。
如果說秦王在之前還有所猶豫,在聽了公子重耳這番話後,也必定不願向天下人承認,自己在胸懷氣度上,是不如公子重耳的。
同樣,秦人也必定不願意天下人看輕自己的君侯。
而且公子重耳這一席話也提醒了秦人,當年,正因為公子重耳敢於視這個女郎為賢士,才吸引天下的賢士紛紛投入他的門下。
就算如今他落泊了,放眼他的追隨者卻仍不在少數。而且,像大儒狐偃這樣的人物仍能對公子重耳不離不棄,無不說明,這與公子重耳用人不計出身,識人有度,是有很大關係的。
☆、第兩百一十六章 女公卿(四)
公子重耳此言一出,原本憤怒的秦人開始漸漸趨於平靜,他們開始用另一種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秦人從不屑,譁然,議論,到若有所思中,秦王低沉的聲音傳來,“諸君,還有話要說麼?”
他的聲音懶洋洋的,他的表情,更是慵懶中透著隨意。可是,就算他這般模樣,卻還是成功地將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直到大殿裡再次恢復了安靜,秦王才慢慢坐正了身子,一收先前的懶散,神色莊重地朗朗說道:“這時世,五德具備的人,從來便沒有幾個。因此,但凡有一才能為我所用,有一技長於他人者,均可成為本侯的可用之人。”
他振振有詞地說到這裡,聲音一頓,突然聲音一提,高聲令道:“封,姬氏阿秋為我大秦客卿,食邑千戶,賞奴僕三百,賜府第一座。”
秦王擲地有聲地說完,緩緩掃視了殿中眾人一眼,然後,便將視線停留在姬秋身上。
姬秋正靜靜地仰頭望著他,眼裡有歡喜,有感動,還有,意外……
然後,她緩緩跪了下來,伏下身去,啞聲道:“謝我主龍恩!”
秦王站了起來,他山稜般的五官上帶著淺淺的笑,目視著眾人,朗聲說道:“華辰美景,難得有遠客相宴,又逢本侯喜得良臣。諸位務必盡歡,不醉無歸。”
他朗朗笑著,侃侃而談,話聲方落,已樂聲四起,歌姬從大殿四個角落魚貫而入。
既然事關公子重耳跟姬秋割城封官的事已塵埃落地,眾人也就不再關注,逐把注意力集中在翩翩起舞的歌姬身上了。
可姬秋一時卻為了難。
畢竟她現在已經是秦國的公卿,自然便沒有再站在角落裡的道理了。姬秋正為難要在哪裡安坐,一個寺人已快步迎向她,悄聲道:“公卿,君上有請。”
姬秋抬頭望向秦王,恬逢他也抬首望來。
這時的秦王,依然笑容淡淡,墨眼如子夜般深不可測。然,他卻趁人不備,暗裡對姬秋促狹地眨了眨眼。
姬秋被他這種舉動驚呆了。
要知道他可是秦王,當著這殿上數百人的面,有如此近似孩子氣的舉動,也未免太不合時宜了吧!
姬秋慌亂地四下打量了,唯恐秦wang剛才的舉動被別人看到了。好在,殿中諸人的目光多半追隨在穿梭起舞的歌姬身上,沒有人注意到秦王的小動作。
姬秋不由暗裡鬆了口氣,提步朝秦王的榻幾走去。秦王早已肅口肅面,一副勇武威風的模樣。
姬秋與秦王這番小動作,別人或許沒有留意,然,一直緊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