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能而羞愧不安,滿身大汗,乃至於熱淚盈眶起來。眾人見劉玄未語淚先流,無不讚嘆他情感的細膩和豐富。劉玄放下手來,牽袖擦淚,心中卻暗罵晦氣:沙子吹入眼睛,真他媽的難受。
眼看冷場還將無限期持續下去,朱鮪不得不出面打斷,提前進入下一項議程,宣詔大赦天下,建元為更始元年,又拜置諸將,以劉良為國三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縯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其餘首領,皆為九卿、將軍不等。
宣詔完畢,朱鮪掃視壇下,按劍道:“今君臣名分既定,此後一切決於天子,諸公但奉詔而行。有敢犯上作亂者,天下共擊之。”
這段話,分明是說給劉縯聽的。
再說劉縯,在整個典禮過程中,他雖然一直保持著平靜,但其內心深處,卻是翻江倒海,苦澀自知。
興復漢室,乃是劉縯的畢生之志,而現在,在漢朝失去天下十五年之後,在中國的土地上,終於再次出現了一位劉姓的皇帝,這於劉縯,本該是大快慰之事,然而,他卻分明不平起來。
人生恨事,莫過於女朋友結了婚,新郎卻不是自己。劉縯這時的感覺,與此好有一比,但卻更要強烈百十倍。結婚只是兩個人的事,即使暫時成不了新郎,未必意味著以後打一輩子光棍,畢竟天下女人多的是。但皇帝就不同了,皇帝只有一個,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家店。而且,在劉縯的身後,站著眾多的追隨者,此番皇位旁落,並非他劉縯一個人的失敗,而是他連累著大家一起失敗。
劉縯萬萬不曾想到,綠林軍對他的背叛和拋棄,居然會來得如此之快——距離他舂陵起兵,剛過了四個月;距離他指揮漢軍取得沘水大捷,剛過了一個月;距離他大敗嚴尤,更是僅僅過了十五天而已。
綠林軍曾經支援劉縯取得一場又一場勝利,而現在,卻又背後一刀,讓劉縯失去了一個到手的帝國。在新的更始朝廷中,綠林軍首領們幾乎瓜分了所有的權力:兩位上公,給了王匡和王鳳;三公之位,綠林軍首領也佔據兩席——朱鮪為大司馬,相當於太尉;陳牧為大司空,相當於御史大夫。
劉縯和他的追隨者們,則受到了公然的冷落和搶劫。劉良號為國三老,相當於太師,官位最尊,但終究只是虛職,無實權可言。劉縯任大司徒,相當於丞相,但其位遜於兩位上公,即使在三公里面,劉縯也要屈居於朱鮪的大司馬之下。至於南陽豪傑和劉氏宗室,所授官職和他們的期望值相比,也都相差甚遠,譬如劉秀,只得了一個太常偏將軍之位,幾乎連安慰獎都算不上。
在劉縯攻打宛城之時,其部下也曾勸進,慫恿劉縯儘早稱帝,免得夜長夢多。劉縯猶豫著,不肯答應,他希望的是實至名歸、水到渠成。所謂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何必猴急於一時,好像咱們家八輩子沒當過皇帝似的。隨著局勢發展,等漢軍得天下已成定局,再考慮稱帝不遲,而且,即使到了那時,咱也照樣不急,一定得你們三番勸進、苦苦哀求,而我呢,則三次謙讓,最後被迫無奈,這才勉為其難地登上天子之位。如此過程,才夠仁德,才夠完美。
劉縯這一猶豫,最終反倒便宜了劉玄,怎不叫他懊惱後悔!典禮結束的當天,劉縯便帶著沮喪和恥辱,率眾返回宛城前線,一刻也不肯多留。一路上,眾人各想心思,前途顯得格外漫長。
劉秀和劉縯並轡而行,問劉縯道:“事將奈何?”
劉縯苦笑著看了劉秀一眼,道:“今志在天下,王莽未滅,不論其他。”
劉秀明白長兄的意思,先攘外,再安內。眼下,推翻王莽是主要矛盾,爭奪皇位則是次要矛盾。劉秀陪劉縯再走一段,見劉縯依舊愁眉不展,於是勸慰道:“昔日項羽以霸王號令天下,而高帝忍辱受巴蜀、漢中之封,遠離中原,自全於禍福之外,遵養以待時。及三秦怨、三齊反,乃揮師東向,終滅項羽,據有天下。今劉玄雖已稱帝,必不久長,不如姑且聽之,待其自敗可以。”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且忍耐啊年輕人,隱藏你所有的不滿,待日後慢慢清算。劉縯眉頭漸漸舒展,後來竟有了笑容,問劉秀道:“你怎麼知道劉玄必不久長?”
劉秀笑道:“劉玄稱帝,卻築壇於浮沙之上。此乃根不穩,基不固,隨時可能傾覆,焉得久長?”
劉縯聽罷,仰天長笑,連聲叫好。
【No。6 鄧氏雙璧】
劉玄即位,稱更始皇帝,一切方略暫時照舊,劉縯依然主攻宛城,其餘將軍則繼續四處攻城略地,擴張地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