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4/4 頁)
生關係。
鄧禹軍事上水準欠奉,政治上卻頗為高明。
涼州下轄八郡,分別是天水郡、隴西郡、安定郡、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其中只有天水、隴西二郡真正掌握在隗囂手中。至於黃河以西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其郡守結盟自保,公推竇融為首,另為一獨立王國。
其實甭管涼州有多少郡,都跟鄧禹一點關係也沒有,鄧禹自然也樂得大方,把涼州全部封給隗囂,反正名義上我給你了,至於拿不拿得下,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不僅如此,鄧禹更是將朔方也一併相送,道理也是同樣。
鑑於隗囂的名望和實力,儘管隗囂接受了鄧禹的封爵,名義上已經是劉秀的大臣,劉秀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隗囂的翅膀太硬,必須加倍籠絡才行。劉秀凡與隗囂來往,並不以皇帝自居,用的都是國和國之間的禮節,表示平等;對隗囂則以字相稱,以申敬意。
劉秀又命表兄來歙前往天水,常駐隗囂身邊,類似於現在的駐外大使,既方便彼此溝通,也有臥底監視之意。隗囂、來歙,再加上河西的竇融,昔日的長安三傑,至此重新聚首於西北邊陲。
建武三年,馮異替換鄧禹,鎮守關中。陳倉人呂鮪擁眾數萬,結通公孫述,寇掠三輔。隗囂與馮異合兵,大敗呂鮪,呂鮪逃入巴蜀。
此役過後,隗囂向劉秀上書奏捷。這本是喜事,卻也給劉秀出了一道難題。
西漢和王莽之時,帝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合而為一,都在長安。而如今,帝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已然分離。劉秀的洛陽雖然成為新的政治中心,但長安的大部分文化精英都投奔隗囂,因此,新的文化中心卻在隗囂的天水。
隗囂每所上書,都由飽學之士代筆,華文美章,粲然可觀,當世士大夫競相諷誦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可想而知,劉秀給隗囂回書,面臨著文化上的巨大壓力。天水這邊的知識分子們,也許正在抱臂而觀,等著看洛陽朝廷的笑話呢。
給隗囂的回書,絕非一篇簡單的文章而已,往大了說,它關係著統戰工作的成敗,往更大了說,它代表著帝國的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