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人守城。
任光決心雖強,然而畢竟孤城獨守,到底能夠抵擋多久,心中是一點底兒也沒有。忽聽屬吏來報,說劉秀已到城下,任光大喜,命人擊鼓奏樂,曉諭全城百姓:昆陽劉將軍到。百姓聽聞,無不感奮,傳說中的昆陽劉將軍,這世上再沒有比他更為合適的救星!
任光大開城門,百姓皆自發出迎,高呼萬歲。在過了十多天逃亡生活之後,忽然在信都受到如此熱情的歡迎,劉秀一行無不恍如隔世,驚喜萬分。
劉秀等人入城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吃飯,兇猛地吃飯。這十多天來,他們可都給餓瘋了,餓怕了。當肚子變成飯桶之後,眾人臉上這才漸漸有了些血色,有的痴笑,有的飲茶,有的剔牙……
劉秀問任光道:“冀州還有何處未曾投降王郎?”任光答道:“尚有和戎太守邳彤,此外皆降王郎。”劉秀道:“既如此,可使人召邳彤。”任光道:“一聽大司馬到,我便已派人前往和戎,命邳彤前來拜謁。”
次日,邳彤果然應召而至,率領精騎二千餘匹,前來投奔。轉眼之間,劉秀手中已經握有二郡之兵,而也就在此時,又一條命運的歧路擺在了劉秀面前。
【No。6 一言興邦】
事情是這樣的:信都現有四千兵馬,和戎太守邳彤又帶來了兩千精騎,加起來兵力已達六千,對外則不妨謊稱一萬。劉秀的部屬們昨天還在滿世界亡命,一夜之間手中忽然多瞭如此多兵馬,頓時很有了些暴發戶的感覺。既然是暴發戶,不免便開始惜命,於是紛紛建議劉秀,河北之事已無可為,退一步海闊天空,不如用這六千兵馬護送,南歸洛陽朝廷,然後再作打算。
劉秀靜靜聽著,內心暗暗搖頭——他決不離開河北,他死也要死在河北——臉上卻不動聲色,也不出言反駁。這些人都曾陪著他出生入死,他們有資格向他提出這樣的意見,即使這意見並不合他的心意,其動機卻也是出於對他的忠誠。
然而,任光、李忠、萬修等人聽完諸將的建議之後,卻都滿臉失望,而且也根本不想掩飾這種失望。至於邳彤的反應,則更要激烈許多,站起身來,指著諸將的鼻子大聲質問:“你們這一走,自己是乾淨了,可信都、和戎二郡怎麼辦?”
諸將佔著劉秀的勢,並未將邳彤放在眼裡,見邳彤出言不遜,豈肯示弱,正待反唇相譏,劉秀卻伸手止住,對邳彤笑道:“請說下去。”
還在王莽新朝之時,邳彤便已擔任和戎太守,乃是老資格的官僚,政治經驗比在座任何一人都要豐富,當即也不客氣,大聲道:“信都、和戎二郡死守不降,苦苦支撐至今,何等不易!諸君之來,二郡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高呼萬歲,以為終於盼來了救星。誰知道,諸君一心想的只是如何保全性命,南歸洛陽,棄二郡百姓於不顧,好不叫人寒心!枉我還對諸君寄予厚望!早知如此,不如索性投降王郎!”
諸將遭邳彤一通責備,也是面露愧色。邳彤望著劉秀,再道:“明公昆陽一戰,以三千壯士,大破王邑百萬雄師,自古名將,莫能過此。卜者王郎,僭號稱帝,麾下一群烏合之眾而已,遠不可與王邑百萬雄師相比。今二郡之兵,有六千之數,更多於明公昆陽之時。以明公之威,發此六千之兵,王郎何在話下!以攻則無城不克,以戰則無軍不服!蕩平河北,只在指顧之間!今棄此而歸,非但空失河北,更將驚動三輔,墮損威重,非計之善者也。”
邳彤如此吹捧劉秀,劉秀本人倒是沒什麼,諸將卻越發慚愧起來,覺得自己貪生怕死,不僅壞了劉秀的英名,更拖了劉秀的後腿。
邳彤再道:“若明公並無征伐之意,執意要以這六千兵護送,南歸洛陽,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六千兵絕不會聽命於明公。理由很簡單,明公可以離開河北,這六千兵離不開河北,他們的父母兄弟都在這裡,他們的家園田地都在這裡。明公既然不願意保護他們的父母兄弟、家園田地,將心比心,他們憑什麼背井離鄉,千里護送明公?”
邳彤話雖難聽,道理卻很好懂:雖然你劉秀是大司馬,官比我們都大,但這六千兵原本歸屬於我和任光、李忠、萬修等人,我們可以把這六千兵轉交給你指揮,但絕不是無條件的。你既然要領導這六千兵,那就必須盡到領導的責任,率領這六千兵保衛家園,而不是一心只想著如何套現。
劉秀拊掌稱善,嘆道:“無邳太守之直言,吾等幾成罪人矣。”說完,拔劍斬案,道,“自今而後,再有敢言南歸洛陽、罔顧河北父老者,形同此案!”
關於此時此刻此地,東坡兄評曰:“此乃東漢興亡之決,邳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