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們費了這些口舌是要?”呂留良無奈地被我拽在原地,想走也走不了。
“四爺其實是有兩件事想要請求呂老先生幫助。四爺奉旨來江南辦案,眼見江南是情狀日漸好裝,若是一筆下去,把所有涉及糧案囤糧哄抬價格的奸商斬了,一恐傷了人心,二恐傷了江南商事的元氣。所以,想在幾日後公審,除非罪大惡極者必須斬首示眾外,其他案犯,只需他們退回贓銀,捐糧賑濟,平復糧價就可以了。”
“這與老朽何干?四貝勒該怎麼判就怎麼判。”
我笑道,“呂老先生,您啊,跟我老祖宗的年紀差不多,我就叫您一聲呂爺爺。”反正您願意的也得願意,不願意還是得願意,“公審的意思,就是要用百姓雪亮的眼睛看著這些奸商是否悔改,而請呂爺爺您這樣的大儒去,就是為了在道義和禮法中給他們的心裡重新畫一道準繩。賺錢沒有錯,可是賺人命錢,不嫌手裡血淋淋地,晚上不怕鬼敲門嗎?”
“你的意思是,讓我們這些老人家用道義約束他們?”
“對呀,還有哦。江南新成立了一個濟慈堂,需要有您這樣德高望重的人坐鎮,每年評選出最有責任心對百姓佈施最多地人和商賈,予以鼓勵。”我笑著說。
“做善事何須留名,此乃沽名釣譽之為。”呂留良說。
“那您還出了幾本書呢,按理說文人墨客都是仙逝後,弟子、親友親自整理成集,出版發行。”我看著呂留良,笑眯眯地說,意思就是您也很沽名釣譽的說。
呂留良老臉一紅,奮力掙扎幾欲離開。我卻死抓著他不放,眼圈裡閃著淚光,“商人追名逐利,也許不好。可這是他們奮鬥或者說是擺脫身份所帶來地鄙夷不得不做地事情。還記得我說得哪五種人嗎?如果他們出錢出力接濟災民,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最重要地事情不是在解決中嘛?至於您所說的人倫大道,有您這樣的大儒監管著,咱們讓官府下令,每三個月讓他們的家主還有得意子孫都來您這受教便是。”我看著呂留良,“除非……您沒有信心能把他們教導成懂禮義、知榮辱的儒商。”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秉公
“儒商……”呂留良似乎被我的話打動了一些,我連忙朝胤眨眨眼。
“另外,市廛律例的確需要進一步的改善,所以希望呂老先生在江南可以會同一些注律名家的意見,補入前輩學者的考訂,綜合這些資料和考訂,將市廛例增補修改,使之自成體系。”胤說道。
“若是那個人不允呢?”呂留良問道。
“第一,在下會親自參與此事,但無須署名;第二,此等有利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律例,在下定當大力遊說各方予以透過並施行;第三,皇阿瑪一心為民,定然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胤深輯一禮,說道,“只願先生秉公為民,勿要夾雜個人感情。百年後,你我二人均不在人世,惟願此例可以留在大清律中,雖經無數修改,仍不變筋骨,造福黎民百姓。”
呂留良轉頭朝我笑道,“羽默丫頭,放開老朽吧。老朽這把老骨頭快要被你晃悠掉了。”
我得意得笑道,“快去給呂爺爺收拾行李,咱們下山嘍!”
呂留良苦笑道,“你倒急。罷罷罷,老朽還有話與四貝勒說,你們都跟我的弟子去玩吧。”說著話,他叫過剛才引我們進門的那個男子,交代了幾句。
那男子似有不快之意,與呂留良爭辯了幾句,不過師命不可違,他仍舊帶著我們離去,只是身上散發著怒氣和不滿。
胤看著那幾個人漸漸遠去的身影,回頭沉聲對呂留良說,“不知老先生還有何賜教?”
呂留良看著胤,“老朽年輕時狂妄不羈自視甚高。年老了也不覺得這身骨頭軟下來甘於折腰事權貴。”
胤立於山風中,雖儒衣飄飄,卻身形屹立。如挺拔的蒼松,一動不動。“老先生為天下黎民百姓折腰,又有何妨?”
“不知四貝勒肯為黎民百姓折腰嗎?”呂留良問道。
胤笑道,“先生剛才受我一大禮,不知算也不算?”
呂留良一愣,輕聲說道。“不知那位太子殿下與四貝勒相比又是如何?”
胤淡笑道,“二哥深得皇阿瑪真傳,胤自嘆不如。”他突然正色道,“呂老先生,這樣的話以後不要再說了。對您對您的家庭對您地家族對您的友人還有弟子來說,都不是好事。”
“這算是警告嗎?”呂留良問。
胤非常認真地說,“是善意的提醒,希望您能夠聽進去。”
轉眼就到了年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