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管家應聲退下,左相復行到桌前,拿起毛筆繼續練字。
自任安樂入京以來,先得士子擁護,再平南方民怨,挫沐王不忠之心,如今軍餉之案後,連手握兵權的老將都被其收攏。
一年之內,連立大功,入主內閣,任安樂此人,已成大患。
筆尖戛然而止,宣紙上重重的‘誅’字冷意瀰漫,左相眉頭緊皺,放下了筆。
嘉寧帝遇刺後,太后免了後宮妃嬪請安,開始在慈安殿後的小佛堂吃齋唸佛,為皇家祈福。
嘉寧帝也有一月未曾見到太后,這一日批完奏摺,已近黃昏,便領了趙福去了慈安殿。
這還是軍餉貪墨案後嘉寧帝首次來向太后請安,張公公遠遠瞧見嘉寧帝御駕,驚喜的侯在殿前,待嘉寧帝一下御輦,立馬上前恭迎。
“陛下,太后在小佛堂等您。”
嘉寧帝擺手,一眾內侍退了個乾淨,行過安靜的慈安殿,推開小佛堂的木門,太后一身常服,手握佛珠,立在堂中,他靜默半晌,走進,緩緩開口:“母后,已入深秋,佛堂清冷,還是少來的好”。
“皇家孽障太多,哀家若不為你們父子倆祈福,心裡頭不安生。”太后轉身,坐到窗邊軟榻上,朝嘉寧帝招手,“皇帝,坐吧。”
待嘉寧帝坐下,太后嘆了口氣道:“你今日才來,想必已想好了如何安置帝家的丫頭。”
嘉寧帝笑笑,“看來還是母后瞭解兒子。”
“這次軍餉貪墨之事,你對建安侯府如此輕放,便是為了讓哀家不再阻撓帝承恩入東宮?”
“母后哪裡的話,舅舅年紀大了,兒子這個做外甥的,自然會讓他榮養天年。”
太后沉默片刻後才嘆了口氣:“皇帝,哀家一直知道你對太子格外不同,往日縱容也就罷了,東宮太子妃是大靖未來的皇后,帝家雖然衰敗多年,可難保不會有對其忠心的外臣,他日若成大患……”
“母后多慮了,若帝承恩有這個本事,兒子自然不會讓她入東宮,太子堅持雖是個原因,但這次她救了兒子,朝中老臣多為其進言,讓她入東宮,可得朝臣百姓之心,於我大靖無害。此事兒子已經決定,下個月會為太子和帝承恩賜婚,母后等著喝嫡孫媳婦敬的茶便是。”
嘉寧帝笑著說完,拂了拂衣袍,出了慈安殿。
守在外面的張福見陛下親臨後太后仍未從佛堂出來,輕手輕腳進來請安,不料見太后滿面肅冷立於佛像前,上前喚道:“太后,夜深了。”
“帝盛天,你帝家女兒要嫁入東宮了,你可滿意?”太后對著佛像,聲音幽幽,突然開口。
張福心底一駭,退到一旁。
“他以為拿太子和朝臣為藉口哀家便不知曉他心底在想些什麼,他是對你有愧,對先帝有愧。”太后頓了頓,指尖一緊,手中佛珠斷裂,掉落在地,沉悶的敲擊聲在佛堂內響起,她緩緩閉眼,嘴角勾出冷冽之意。
“只要我還活著,你帝家女永遠都不可能為大靖之後。當年如是,如今亦然。”
薄薄的冷汗自額間沁出,張福跪倒在地,抬頭瞥見太后冰冷的面容,忽然憶起當年帝家一朝傾頹,滿門皆歿,埋下了頭。
先不管皇城為東宮太子妃到底生出了什麼波瀾,十五這一日,踩著一雙木屐在院子裡吊兒郎當拔草的任安樂收到了一份禮物。
這份禮物有些奇特,一張薄薄的請帖。
只是這請帖鑲著金線,紙質是御供的江南宣紙,瞧上去著實有些奢華。
任安樂翻開,挑了挑眉。
東宮一宴,靜待任小姐前來。帝氏承恩。
短短十幾個字,卻讓任安樂笑了起來。
滿朝皆知她為一品上將,她卻喚她,任小姐。
帝氏承恩,好一個帝承恩。
任安樂突然想見見……這個十年前被洛銘西選中送往泰山的女子,如今究竟是何般模樣?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還剩很多積分,你們留言才能送啊。妹紙們。。
感謝sunsbear,隨心兩位妹紙的地雷,握爪。
如此速度,我需要什麼,你們知道的。
48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小姐;您要出門?”
近來上將軍府風頭正盛;苑書收各府送來的孝敬收得手軟,正準備攛掇著苑琴四處溜達溜達;在年節前讓府裡更殷實些,見任安樂收了一紙請帖後吩咐備馬車;好事落空;遂忙不迭跟在她身後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