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東方哲學的毛病是太早熟、太高度。
筆者勸人什麼事的時候,總是勸人再把眼界拔高一點——人家一句無心之言難聽點算什麼,你只要把自己撥開兩米不就聽不見了?丟掉百十塊錢難過什麼,不過是存摺上的數字變動個尾數,對人生有何影響?
拔高眼界,可以把世界看得更全面,但同時也看得更不清楚。有助於理解,但有害於瞭解。
筆者勸人,對方不是哲學家,也沒人把筆者當哲學家,所以有益無害。
而東方哲學是培養民族氣質的,一句上善若水、一句天人合一,拿著骨頭棒子的老祖宗一下子就把眼界升到星系外面去了,反正什麼也看不見了,就閉上眼界慢慢悟吧。
而把事情匯入邏輯的軌道,什麼問題都會有一個答案的。
就以小孩存錢而言。
小孩子的收穫是什麼呢?長大後的一頓飯錢、家長或多或少的誇獎、小心眼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訓練了價值觀和財富感。。。。。。
小孩子失去的是什麼呢?無數次消費快感、多多少少討好小夥伴的機會、領導能力和能掙會花的激情。。。。。。
表面上看,似乎失去的更多。但如果領袖培養成了紈絝、有了家累以後還是月光族、只能靠酒精和菸草刺激快感。。。收穫的未來又似乎更大。
推理一,失去和收穫基本相當,得失看未來。
第一步,和東方哲學的結論基本一致。最高深的其實是最淺顯的,古老東方的道理,都是不錯的。
對邏輯來說,第一步沒有結論,必須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重要的是,找出下一個原點。。。。。。
…………………………………
學術文,寫的太累了,下一章開始暢快淋漓的大場面了。。。弱弱的求推薦票。
117章選擇命運的人
直接得失是分析第一步,如果分析結果很明確,那麼下一步需要做的是看看有沒有改變結果的方法。如果分析結果含糊不清,那麼進行分析第二步——通常是背景。
本書由www炫87book書com網提供下載
小孩子儲蓄行為的背景是家庭。
小孩子是否管錢,是父母的選擇。父母給小孩子多少零花錢,怎麼控制小孩子的開銷,是教育的一部分,和父母對小孩子的期望值、自身的素養、客觀的條件息息相關。這說起來是另外一本專著,需要小孩子作出決定的是選擇順從、逆反、改變及其他。
如果小孩子是超越父母的天才,選擇改變,影響甚至引導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佳的方案。退而求其次,順從是次優也是最容易最多人次的選項。因為父母理論上是這個世界上你最可以信任的人,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賦予了自身成敗的經驗。
結論很清晰了,順從父母的意願,是獲得最多、失去最少的方案。而且,最後你還會發現,其實小孩子是不是存錢,和小孩子的生活質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大頭的開銷都是父母掏的腰包。如果說,小孩子因為儲蓄而失去太多的話,那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或者家境出了大問題。
數學老師告訴我們,有了答案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就換一種方法驗算一遍。
邏輯的結論,最好也要驗算一遍。
分析的第三步,是假設情況完全相反是什麼樣的。
代入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如果你對現狀還滿意,得到的通常是好奇和恐懼;如果你對現狀基本滿意,得到的通常是恐懼和激動;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意,得到的通常是茫然和懷疑。
是的,境況越差,越害怕劇烈的變化。我們人類也還是生物,需要相應的條件來適應環境的。通常我們瞄準的羨慕物件或者說是嫉妒目標,都是和我們差不多而情況稍微好一點的朋友同事之類。
矮個宅男絕對不會把自己當成姚明,也許會代入一下丁俊暉,但如果讓他再活一次而且自主選擇命運的話,十有八九還是宅男。
遺傳,沒有基因的遺傳。當我們被命運選擇了父母的時候,它同時也為我們規劃好了今後的道路。
毫無疑問,王想的父母是已經胸無大志的人,父母兩系也沒有什麼膽血質的大官員親屬。對兒子的期望值也就高不到哪裡去,對兒子能千金散去還復來也沒多少信心,自然要訓練兒子經濟頭腦了。
而且,王想仔細的回味了一下自己的儲蓄經歷,還有意外的發現——自己是個懶得花錢的人。告訴一個大家都不好意思說的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