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生在馬來亞西城鎮巴生)。她強忍著淚不敢哭,因為哭是不吉利的。
1939年4月10日,黃錦坤領隊帶隊上了船。我們穿著籌賑會發的淡黃色的胸前印有“新加坡回國服務機工”藍色字樣的衛生衣,外面穿著綠色軍衣、軍褲,頭上戴著軍帽,背上是灰色毛毯。我和其他同伴一樣,站在輪船甲板上。這時船徐徐離開碼頭,面對著成千上萬的第二故鄉的鄉親父老們,宣誓,不滅敵寇誓不返鄉!
再見吧,我的出生地—南洋!
星島的視線在我眼前漸漸消失了……②
“再會吧,南洋……”,在這悲壯的歌聲中,在南洋父老鄉親的囑託下,在親人熱淚的離別下,機工們揮淚告別南洋!
3200名僑居南洋的優秀子弟,滿懷著報效祖國的一腔熱血,帶著南洋八百萬華僑的期盼,先後分九批從南洋歸來,奔赴祖國西南的抗日戰場。其中的一千八百多名機工此去後再無生還,永遠地告別了南洋!
就這樣,父親於1939年3月13日在新加坡太古碼頭搭乘豐祥號海輪啟程回國。為第二批,共207人。
徵 途
歷時三天三夜的海上航行,第二批南僑機工來到越南西貢,上岸後改乘火車,於3月21日到達昆明。
“終於回到祖國懷抱了!”
他們被安排在昆明潘家灣西南運輸處訓練所接受短期軍事訓練。穿統一服裝,聽統一指令,早晚出操。過慣了南洋舒適、鬆散生活的僑工,不下點苦功還真有點吃不消。還未上滇緬路,機工們就感到生活緊張、艱苦。睡的是一樓用稻草鋪就的地鋪,洗漱是用河溝裡的水,吃的沒有了咖哩,喝的沒有了可可、咖啡……
“我們回來就是準備吃苦的!”
這是僑工們常說的一句話。
鑑於機工知識程度不一;缺乏集體生活習慣;對軍隊嚴格紀律更是不瞭解;在隨後的招募工作中,南僑總會特公佈《機工回國服務信約》十條,要求應募機工確實遵守:
一,國家至上民族至上;是一切精神動員的基本信念;也是為爭取民族的自由國家獨立的最高信念。
二,為要爭取全民族的自由;必先犧牲個人的自由。
三,我們必須堅信抗戰必勝;建國必成;必須努力為國家民族服務。
四,遵守團體紀律即是遵守國家的法律。
五,“華僑青年義勇隊”是祖國政府對我們青年機工回國服務的稱呼;我們必須名副其實 ;矢忠矢勇;埋頭苦幹為八百萬華僑爭體面;為國家民族爭生路。
六,為表現盡忠報國的精神;須將過去一切惡習勇敢革除。
七,服從上峰命令及誠懇接受領導者的指揮與勸誡;上峰所委派的責任;應忠實擔負。
心路漫漫(3)
八,生活要集體化;做事要系統化;行動要紀律化;對同志要親愛、和平、互助,對公眾要尊重,嚴守秩序,注意衛生。
九,虛心學習技術,愛惜國家物力,勿傲慢,勿浮動。
十,盡忠國家同時不可忘記孝悌與忠信,到國門之後,必須按期寄信並經常安慰家屬之懷念。
以上十條,凡有意違犯任何一條,經隊勸誡不聽者,即取消其服務資格,並追償一切損失。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四月六日③
由此可見,南僑總會向祖國輸送的都是優秀人才。
戰爭,把他們召了回來;歷史,選擇了他們!
經過短短一週的集訓後,4月1日,包括父親在內的24名海南人隨部分僑工一起被分配到我國政府臨時設在緬甸仰光的仰光汽車修配廠,裝配大批美國道奇、歐姆汽車,以備搶運軍需物資。機工陳宋儒在1939年4月1日的日記中寫道:
真想不到我們會被分派來緬甸仰光;到西南運輸處臨時設在這裡的汽車修配廠裝配美國道奇牌和歐姆牌卡車。原先我們還希望能分派我們到滇緬路跑車運軍需物資呢。因為;抗戰爆發後;我國沿海口岸及交通要道已基本淪喪;大量軍用物資不得不改由緬甸經滇緬路運回國內;以供應各個抗日戰場。因此;滇緬公路以“抗戰輸血管”而揚名中外。不過,希望是希望,現實是現實。要使大量軍用物資能及時送上前線,交通工具首當其衝。只要為了殺敵救國,哪裡幹,幹什麼全都一樣……④
該汽車裝配廠的副廠長為王文松。
在此工作的南僑機工,他們面臨的任務是很艱鉅的。美國工程師原計劃每6人一組一週裝配一輛新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