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4 頁)
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氣;月裡蟾蜍,是月魄之精光。風欲起而石燕飛,天將雨而商羊舞。旋風名為羊角,閃電號曰雷鞭。”因此,《幼學求源》雖然沒有完全採用詩歌形式,但對於學童增長見聞、學習對句和作詩依然幫助極大,因而是我國明清時期廣泛流傳的蒙學讀物,在鄉塾蒙學教育中影響深遠。清代把它與《增廣賢文》並列,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許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傳誦不絕。
自隋唐實行科舉取士以後,吟詩作賦成為文人士子的必備能力,而作詩尤其講究聲律對仗,因此,學童入學後除須熟讀四書五經外,還須學習聲律對仗的技巧。唐代之後出現了許多教授學童學習聲律對句的啟蒙讀物。司守謙的《訓蒙駢句》也是為學童學習聲律對句而編寫的一部教材,內容豐富,倫理說教氣息較淡薄。全文采用平水韻平聲的三十個韻部,按韻部次序編排,每韻三節,每節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對駢句組成。如開頭第一節:“天轉北,日升東。東風淡淡,曉日濛濛。野橋霜正滑,江路雪初融。報國忠臣心秉赤,傷春美女臉消紅。孟柯成儒,早藉三遷慈母力;曾參得道,終由一貫聖人功。”詞句講究平仄,隔句押韻,對仗工整,想像力異常豐富。學童熟讀這本書,就能為作詩奠定很好的基礎。在這本書的影響下,清代學者又編寫了類似讀物《笠翁對韻》、《聲律啟蒙》等。
《蒙養故事》(《龍文鞭影》)是明代萬曆年間學者蕭良有在唐代李翰《蒙求》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的蒙學教材,學者夏廣文為之作注,後經明末清初時期的學者楊臣諍加以增訂,改名《龍文鞭影》。其內容主要來自史書中的人物典故,同時又從古代神話和筆記小說中廣泛收集故事,輯錄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莊子、司馬遷、諸葛亮、李白、杜甫、岳飛等人的軼聞趣事。全書包括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軻刺秦、鷸蚌相爭、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兩千多個典故,使用平水韻平聲的全部三十個韻部,按韻編排,採用四言韻語,每句概括一個典故,兩兩相對,對仗工整,文字簡明,易讀易記。如開頭部分:“粗成四字,誨爾童蒙。經書暇日,子史須通。重華大孝,武穆精忠。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商王禱雨,漢祖歌風。秀巡河北,策據江東。太宗懷鷂,桓典乘驄。嘉賓賦雪,聖祖吟虹。鄴仙秋水,宣聖春風。”這部書問世後,成為明清時期頗受歡迎的童蒙讀物之一。清朝末年,學者李暉吉、徐蘭畦二人合撰了《龍文鞭影二集》,取材和體例與楊臣諍増訂者相同,篇幅也大體相當。清末和民國時期出版的《龍文鞭影》一般都是將初集、二集合在一起出版。
第三節清代的詩歌教育
滿族的前身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女真族,在兩宋時期曾經建立了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金朝(1115—1234)。明朝建立後,在東北地區設定了管理軍政事務的機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兒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基礎上建立了大金(史稱“後金”),定都赫圖阿拉(後改稱興京,今遼寧省新賓縣)。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朝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覆滅。清軍乘機入關,逐步平定了各地的反抗勢力,統一了全國。隨著強大封建帝國的建立,社會經濟恢復很快。康熙、乾隆在位時間均長達六十年,國力強盛,史稱“康乾盛世”。但是,由於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在西方資本主義興起的浪潮中,中國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開始衰退。1840年的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爭奪瓜分的物件。1911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二千餘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中國歷史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清朝統治者在政治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將各種權力集於皇帝一身,形成了極端專制的封建統治。在思想上繼續尊孔崇儒,推崇程朱理學,康熙親自主持編寫了《性理精義》,又重新刊印《性理大全》頒佈全國,同時採用高壓政策對毀謗程朱理學者大開殺戒,嚴格限制、排斥各種不利於專制主義統治的學說,以鞏固其思想統治。在文化上強化了專制控制,對文人繼續施行高壓與籠絡的政策,不斷製造文字獄。其案件之多,株連之廣,懲治之酷,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如順治二年(1645年),江陰人黃毓祺因詩句“縱使逆天成底事,倒行日暮不知還”被指為反清復明而滅門戮屍。康熙五年(16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