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神鵰天龍游記》
作品相關 本書的寫作思路和大致劇情
我想,大家和我一樣都有個武俠夢吧。當年看金庸作品時都有對自己不滿意情節的憤慨吧。在起點看了那麼多的同人小說,所謂看的多就寫,就想把自己心中的金庸武俠夢寫出來。
作品裡不會出現以現在主角的身份去完成原著裡主角的故事,那太赤裸裸的欺負原主角了。寫的內容主要是原著裡可能發生,但沒有寫出來的事,比如楊過和小龍女婚後的生活了,張君寶的成材之路啦,黃裳獨孤求敗的人生真實遭遇啦,等等,不能在說了。我主要寫〈神鵰〉和〈天龍〉兩部書相關的內容,因為這兩本是金庸作品中我的最愛。〈射鵰〉和〈倚天〉也有一定的涉獵。本來還想加一些古龍作品的東西,但怕加的不倫不類,就免了。
作品裡不會出現主角爭天下啦,統一武林啦這樣的事情,主要內容是和各種武功秘籍,原著中人物不一樣命運關聯的。大陰謀沒有,裡面有小故事構成。
作品不會種馬,不會太監。
就說這麼多吧,作品寫出來是給大家看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援本書,自己看了喜歡就推薦給朋友,謝謝啦。
如果有什麼想法和建議請到書評,本人新手,如果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也要大家幫忙提醒。再次感謝大家。
作品相關 哲學的境界與武學境界的終極劃分
'本人很同意這篇文章的武學層次劃分,由於本書牽涉到和的跨越。
武功高低排序就按這個,開始不入流的就不排了,走初窺武道開始。
第六層我既是劍,劍既是我
第七層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第八層無劍無我,劍我兩忘〈有時六層頂級超過剛入七層初級〉
第九層修真境界〈本書裡不回出現了〉]
原文如下:
一、獨孤九哲
閒言少敘,本文直指本根。
哲學家可分為九重境界,依次為哲學家、哲學名家、哲學大家、哲學大師、哲人、聖哲,聖哲本身又區分為四重境界,分別為小乘、中乘、大乘和最上乘。
其中,哲學家、哲學名家和哲學大家的境界只是哲學王國中的下乘境界,乃哲學之術的境界,哲學大師、哲人和聖哲的小成境界是哲學王國中的中乘境界,乃哲學之理的境界,聖哲的中乘境界、大乘境界和最上乘境界才是哲學王國中的上乘境界,方為哲學之道的境界。
哲學家乃能夠開創哲學流派者,為一派宗師;
哲學名家乃不拘泥於本流派的哲學而兼採其餘流派之長、兼通數家者;
哲學大家為會通一切哲學流派者;
哲學大師乃會通哲學與天下一切學問者;
哲人乃超越哲學之相,達到生活即是哲學者,哲學大師還是有相的大師,哲人乃無相的大師;
聖哲則覺悟到哲學本在心中,修心就是修哲學。
此境界由低到高依次展開為:小乘境界乃初步覺悟到哲學本在心中,中乘境界乃自心具有完備的哲學並因此見到哲學的本性,大乘境界乃無心無哲學,最上乘境界超越一切有心無心,將一切境界融會貫通為一體而又超越一切境界,包括超越自身境界。
哲人乃近道,小乘境界為入道,中乘境界為證道,大乘境界為合道,最上乘境界無以名之。
二、獨孤九武
以武學境界來對比,哲學家是某一劍派的開山祖師,精通天下所有劍法,且能創出新意。哲學名家是已經精通劍法並進一步參研、會通刀法、槍法、棍法等等的武學奇才。哲學大家是將天下一切劍法、刀法、槍法、棍法等等融會貫通為一體的武學大師。而到哲學大師的境界,則參悟到武學之理和琴棋書畫之理殊途同歸。生活即哲學的境界就是《浣花洗劍錄》中棄劍而入世,以非武學修習武學的白衣人,進入藏劍廬二十年之前將神劍沉入河底的謝曉峰也是這種境界,即將踏入武道的境界。
李尋歡“手上無招,心中有招”是第六重境界,上官金虹也是這種境界,“手上無環,心中有環”。上官金虹最後死在李尋歡刀下並不意味著百曉生將上官金虹排在第二就錯了,不意味著李尋歡的武功就高於上官金虹,《邊城浪子》中荊無命說的很清楚,李尋歡的武功的確不如上官金虹,其中的道理何在?拋去邪不勝正的因素,其原因在《多情劍客無情劍》結尾處其實已經說出來了,因為上官金虹想試一下自己能不能躲得過小李飛刀。要勝小李飛刀必須要進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