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3/4 頁)
子。”
孫嶽在河南、山東“殺富濟貧”這事讓馮玉祥多少感覺很沒面子,而劉鬱芬雖是他心腹愛將但在孫嶽的問題過於縱容,而且面對河南的旱情他處理失當,所以在張之江、李鳴鐘赴任之前,馮玉祥還找他們談了一次,希望他們將前人在河南、山東留下來的一屁股屎給擦乾淨。
私下馮玉祥還致電楊洪森表示感謝,並且保證將集中精力抓好部隊的建設。
西北軍能打仗是真的,但是毛病也很多,楊洪森已經找到了吞併西北軍的突破口。
山東的旱情較為嚴重,但在南京政府的刺刀下,這些政府官員的效率提高的數倍。
陝西與山西目前沒有出現大的旱情,南京方面已經發去了旱情警告,要求加強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確保不會出現河南、山東流民群的事件。
兩省政府都已經動員了起來,陝西省革命政府對中央的指示十分重視。因為國外報紙已經對中國的災情進行了披露,河南、山東出現的一些事情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府的形象,國府內部刊物《參考訊息》就此事進行了通報。
這次北方之行楊洪森將所見所聞寫成書面材料向孫中山作了全面彙報,當然對於西北軍的問題,楊洪森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二十六章
“我認為國家應當步入真正的統一,而解決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透過武力解決,二是透過相對和平的方法。”
“那麼說說第二種。”
“遷都北京,將國府的政治中心全面北移,使南北政治的融為一體。”
“國會方面對此議案將會是什麼態度?”
“如果先生同意第二種話,可以強行獲取多數議席透過遷都。”
“如果繼續保持現在的態勢呢?”
“這將給未來的政府留下很大的遺患,先生可以信任馮玉祥,但是他的繼任者怎麼處理,而且其它人會怎麼想,我認為我們不能冒險。”
“武力解決?”
“是的,當然這些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
“如果動用武力解決,是否會導致戰事的擴大化。”
“若選擇第一種方案,三個月之內可以迫使馮玉祥下野,但可能會造成一些社會動盪。當然,若國會透過遷都的議案,而馮玉祥拒絕先生北上的話,請求先生授權我採取武力行動。”
孫中山同意了,離全國統一隻剩餘下最後一步了,外興安嶺的國土收回了,西藏、蒙古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現在中國只剩下半個新疆和西北軍的問題了。
馮玉祥在北京已經得到了訊息,不過他反對遷都北京。對於遷都北京的提案得到北方議員的支援,南方的議員卻普遍反對。孫中山闡述了遷都北京的重大政治、經濟意義,對此提議,國會進行了三天的討論。多數西方國家支援遷都北京。在三天的討論期間,楊洪森展開了行之有效的行動,這使得孫中山的遷都的議案得到了透過。不過訊息傳到北京時,馮玉祥有些做不住了,如果孫中山來北京,那麼中央軍也將進入北京,那麼他的西北軍去什麼地方,南方?這種可能性顯然不大。最可能出現的情形是他們西北軍將會被打散分配到各地。
楊洪森向北京的馮玉祥發去一份邀請,一份建議。
如果楊洪森身處在馮玉祥的位置會怎麼樣,他會接受光頭的政治呼籲,還是搏上一把呢?楊洪森不知道怎麼選擇,因為現在做選擇的不是他。
全國的人都在注視北京的一舉一動,河南的張之江、山東的李鳴鐘致電勸其接受南京的建議。
段祺瑞、曹錕、吳佩孚都在做著馮玉祥的工作,呼籲和平統一。可是馮玉祥不願交出軍政大權,因為西北軍的身上已經深深地打上了他私人的印記。他希望透過輿論的力量的迫使南京政府放棄,但是他的作法很快就失敗了,在這一領域他根本不是楊洪森的對手。
南京方面不會一直這麼待下去的,楊洪森向馮玉祥發去了最後一份電報,希望他順應時代的發展,國家統一的需要。中央的輿論機器馬力全開。
馮玉祥一方面寄希望於談判維持現狀,眼看這條路走不能,便開始為武力抵制遷都做準備。
段祺瑞拒絕了馮玉祥的邀請,在南京期間他看清了對手到底有多強大,以南方現有的工業和經濟水平,馮玉祥最多撐上半年就要向南京求饒。再者,楊洪森把他留在北京這是什麼意思?
段祺瑞可是被稱為政壇不倒翁,在這種情況下他是氣沉丹田,以不變應萬變。
曹錕也是政壇摸爬滾打成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